亲信“长脖子”被布鲁日人处死,为报复,皇帝要当地人世代养天鹅

布鲁日

比利时虽小,其国内的几个城市却是有深度的,布鲁日就是最让人看好的。布鲁日开发得较晚,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9世纪。这里曾是重要的港口和商业中心,也曾遭外族不断骚扰,在内忧外患之下,坚毅骠悍的布鲁日人民奋起抵抗,一次又一次地使这座城市立于不败之地。

马克西米安

坐在历史博物馆二楼啤酒吧的阳台上,看看集市广场上的景物还是很惬意的。

广场上有随时可以发车的观光车和马车,我们都坐了,乘坐着它们绕行老城区,增加了对这座城市的了解。

布鲁日集市广场

广场的中央矗立着1887年创作的布鲁日屠夫领袖扬·布雷德尔和彼得·德·科宁克的铜像,他们在1302年带领大家抗争法国人的压迫。

广场西侧的左边是克能堡,1488年,奥地利的皇帝马克西米安就被囚禁在这里。

克能堡

马克西米安1477年同大胆查理的独生女玛丽订婚,大胆查理战死后,他保护妻子的领地不受法国的侵犯。1482年,玛丽骑马摔死,他们的儿子继承尼德兰,马克西米安担任摄政。1488年因要与法国开战,与希望和平的尼德兰议会发生冲突,他被困在布鲁日集市广场这栋胡椒商人的房子里,直到他父亲派兵把他救出来。

当时,马克西米安透过窗户,看着他的随从在广场上被一一处死,承受了巨大的侮辱。他不得不同意尼德兰议会担任儿子的摄政,并允许女儿玛格丽特嫁给法国王太子以维持和平。

他打算娶布列塔尼的安娜为妻,通过代理人举行了婚礼,可他的那位准女婿法王查理八世怕布列塔尼落入他的手中,竟然抢走了他的未婚妻。

马克西米安也违反誓言,重新获得儿子的摄政权。

1493年,他成了德意志唯一的统治者和哈布斯堡家族的首领,成为家族辉煌的奠基者,后来的查理五世是他的孙子。

马克西米安当然没有忘记当年在布鲁日难忘的一幕,他的一名随从绰号叫“长脖子”,其佩带的纹章用天鹅图案来装饰。于是,他象征性地惩罚布鲁日,要求城市城管部门在运河上永远饲养天鹅,以此纪念长脖子。

这位皇帝做事还是很风雅的,有关他的趣事不少。

集市广场上的建筑

我第一眼看到集市广场就觉得很奇怪——它没有欧洲传统中心广场上的大教堂或市政厅,从原来的水厅、鱼市和钟楼看,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世俗化”的所在。

离钟楼左侧布莱德街几十步路之遥的城堡广场才拥有市政厅和教堂,但后者严格来说都不是大教堂,而是小小的圣血教堂(H. Bloedasiliek)。

圣血教堂

城堡广场是布鲁日历史的发源地,这里有我们曾提到过的抵御诺曼人入侵的伯爵城堡,然后才发展成布鲁日。

建于12世纪中叶的圣血教堂是罗马式的二重构造,下部分延续了原来的罗马式建筑风格,上部分由原来的罗马式改成了哥特式风格,19世纪又改成了新哥特式建筑。上部分教堂供奉着圣血遗物,据说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期间,佛兰德斯伯爵——阿尔萨斯的德里克从圣地耶路撒冷带回盛放染有基督受难之血布条的小瓶子。尽管《圣经》里并没有任何有关保存耶稣之血的情节,不过寓言中说到亚利马太的约瑟夫在为耶稣遗体做清洁装殓的时候,用一小块布条擦拭了耶稣的伤口,使之染上了耶稣受难之圣血。

如今教堂里陈列的壁画都是19世纪第二次重建后创作的。法国大革命后,原来的彩色玻璃窗被一一拆除,教堂里的相当一部分古迹后来都在伦敦的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收藏和展出,我们现在在教堂里看到的大部分展品是19世纪重修时补充的复制品,但整个教堂给人的感觉是很古老的模样。

圣血教堂

每周五,圣血都会放在银质祭坛上供世人瞻仰朝拜,人们可以看到由珠宝匠扬·克拉伯在1614-1617年制作的金圣人遗物箱,该神龛每年都会在圣血日大游行中被人们抬着穿过布鲁日的街道。

相比局促的圣血教堂,左侧的市政厅要气派得多,这座哥特式的建筑在1376年奠基。市政厅第一层的哥特式大厅可供游人参观,里面的木制拱顶制作于14世纪。墙壁上的新哥特式壁画为19世纪末浪漫主义作品,旅游手册一般不作介绍,所以几乎没有什么人在观看。我们在里面待了近半个小时,只遇见三四个人,与旁边挤满了人的圣血教堂没法比。

我们去布鲁日是8月初,正值它的旅游高峰,人确实很多。人们经常抱怨某个地方好是好,就是游人太多。其实,如果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还是能避开人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