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打柿子红如火。”陇东地区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当地人坚信,只有经历了寒霜的洗礼,柿子才能完全地成熟,口感会更加的甘甜美味,同时也隐含着“柿柿顺利 万柿如意”的寓意。
“秋风瑟瑟寒,霜林柿如火;落叶犹未尽,傲然立枝头。”走进泾川县城东的罗汉洞柿子园,满山满坡的柿子树映入眼帘,红彤彤的柿子在残余树叶的衬托下格外的夺人眼目。
走在柿子园的小径上,偶遇一位正在采摘柿子的农民兄弟,他坐在树杈之间,双腿用力保持平衡,手里握着专用的木叉,小心翼翼的把一颗颗柿子从四、五米高的树枝上摘下,放到挂在枝岔的竹篮里。他动作娴熟又不失灵巧,却让我看得有点心惊,生怕树枝承受不住他的重量,有什么闪失。在驻足观看的同时,我赶忙按下这个念头,暗骂自己的这张“乌鸦嘴”。
虽说这个念头不吉利,可是在早年间因为摘柿子摔断了腿、拌折了腰的事例却是不绝于耳,听得多了,心里就落下了这样的隐忧,每逢看到有人攀爬上高高的柿子树,这个念头自然而然就会跳出来,让我心有余悸。只能责怪现在的自己还是杞人忧天,并暗自为采摘柿子的乡亲们祈福。
很快,竹篮里装满了拳头的柿子。我帮忙接过竹篮,放到路边的三轮车上,趁着空闲同开车的大哥攀谈起来。看着累累硕果,我自以为是地说今年是个丰收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吧。可是听了这位大哥的一番话,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据他介绍,一亩柿子产量在3000斤左右,成本包括种苗、土地租金、人工管理费用(栽种、除草、施肥、修剪还有采摘),粗略的估计需要近2000元左右,当地柿子每斤1元,一亩柿子除去成本下来挣不了多少钱。今年是风调雨顺,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产量较往年相比,增加了近一成,如果外销顺畅或者进行深加工,收益会更好一点。
柿子果实口感甜美,营养丰富,其果胶、维生素C均高于其他同类水果,具有润肠通便、生津化痰、清热解毒、保护心脏的功效。另外,柿子还富含多酚类物质,是优良的抗氧化剂,可以帮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经过晾晒加工的柿饼,保留了柿子原有的营养成分,肉质醇厚,香甜软糯,是秋冬家庭常备的时令美食,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泾川县罗汉洞乡柿子园的特色乡村旅游与往年相比,来这里游玩度假的人少了很多,这位大哥不无忧虑的对我说。
三年来,新冠疫情反复发作,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很多县城周边的偏远山村也未能幸免。为了振兴乡村经济和柿子产业,平凉市泾川县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便民措施,助力乡村旅游和柿子产品深加工,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积极响应。
火红的柿子,无惧风霜、傲然屹立于林间枝头,其品性和垅原大地的汉子如出一辙,他们吃苦耐劳、坚忍倔强、憨厚淳朴的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面对反复发作的新冠疫情,他们不等不靠,通过线上线下拓展产品销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牌效应,通过产品深加工延伸果品产业链,现在平凉市泾川县罗汉洞的柿子经济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成为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一个靓丽品牌。
丰收在望,看着眼前满山红遍的柿子树,心里升腾起了一阵阵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许。我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希望早日抗疫成功,希望农民增产增收,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