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乡村里,与时俱进的老妈

文:似水流年 图:来自网络

以前我曾写过一篇《乡村里,刷抖音的母亲》今天,我又见识了《乡村里,与时俱进的老妈》。

一大早,村里的广播就响起来“起来做核酸了,现在人少不用排队,做完再去地里干活。”

我迷迷糊糊拿起手机,才五点多!乡亲们无论农忙还是农闲时节,一年四季都有早起的习惯。母亲轻手轻脚地穿着衣服,“今天全民核酸,我和你大嫂一起去大队做核酸了,你接着睡吧,睡醒再去做。”“才几点,这么大年纪了,你真积极!”我嘟囔道。

迷迷糊糊中睡了一会,广播又开始催了。既然全员核酸,那就尽快去做吧。我起床,洗漱时,看到厨房里飘起了袅袅炊烟,母亲不知什么时候回来的,已经开始忙着做早饭了。

等我做完核酸回到家,母亲早已在院子里放好了桌凳,饭菜端上桌,开始吃饭了。“最近我经常在手机上看到做南瓜馒头的视频,这样做出来的馒头黄黄的,很好看,应该比普通馒头好吃。我也想试试,看看怎么样。”母亲一边吃饭一边对我说。

“可以试试啊,不是有南瓜蛋糕吗?”我随口敷衍着。突然想起,母亲在网上学过用碗蒸蛋糕,学过不用明矾炸油条,学过腌好吃的辣椒,还学过腌流油的咸鸭蛋……不知道哪天好学的母亲,就真的蒸出一锅黄灿灿的南瓜馒头呢!我笑着说:“比年轻人还好学,你真是个与时俱进的老妈!”。

饭后,母亲又搬出一袋小麦。地里的玉米还没有完全收回家里,离播种小麦还有几天的日子。这个小长假连续多日的阴雨天,始终不见太阳出来。

母亲说:“去地里的小路有些泥泞,地里还有点玉米,也不能拉回家里,就凑这时间筛拣一下小麦种子吧。”和母亲一起坐在大门口,她一会用筛子筛落打碎了的小麦粒,一会又用簸箕簸去小麦里的尘土和麦皮。我则负责挑拣混杂在小麦粒里面的节节麦

我们边忙着手里的活,边聊着家长里短的小事情,尽管一个个被搞得灰头土脸,这场景却让我感觉异常温馨。

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出来了,一扫往日的阴霾,天变得明朗起来,空气也感觉温暖。阳光洒在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上,洒在她不停忙碌的双手上,洒在她包着毛巾依然露出的花白的头发上,那露出的一绺白发在温暖的阳光下竟然有点刺眼。

母亲站起来,摘下头上的毛巾,抖了抖,又拍拍衣服上的土,“天不早了,我去做饭,你慢慢拣。”

我安静地坐在大门口,在一簸箕又一簸箕小麦种子中,寻找着节麦。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把一大盘炖好的鱼端上了桌,随后,一筐冒着热气的馒头也上桌了。

顿时,院子里溢满了鱼的香味和新蒸出的馒头的甜香。看着黄灿灿的馒头我忍不住烫,拿起一个,掰开,咬一口,馒头异常宣软,甜丝丝的。“怎么样,这南瓜馒头还是比普通馒头好吃吧?和面的时候我还加了点酒和白糖,手机上说,这样不仅味道香甜,面还醒得快。”

母亲也掰了一块,放进口里,自豪地说。看着眼前冒着热气的馒头,她又有点遗憾地说:“就是这次南瓜放得有点少了,颜色显得不够黄,网上人家做的比这好看多了!下次就有经验了。”

我一直认为,跟着网上学习是年轻人的事。没想到76岁的母亲竟有这么强的学习力和执行力!识字不多的母亲内心定是装满了星辰大海!“这馒头就是好吃,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南瓜也可以做馒头。”边吃我边不停地啧啧赞叹。

下午准备回家的时候,车子上已经收拾得满满当当。我又拿起一个塑料袋,说:“带几个馒头回去。”母亲端出馒头筐,不停地往袋子里塞,“多带几个,家里不缺这个,想什么时候蒸都可以。”

看着为我忙前忙后的母亲,我一直为不能经常陪伴在母亲身边而遗憾,不能为年迈的母亲做点什么而自责。

事实上,每次回家,不是我帮母亲做什么,而是母亲一直在为我们而忙碌。她会想着为我们做什么好吃的,会忙着去地里摘新鲜的蔬菜让我们带回家,会不断把家里的零食收集起来,装进我们的车里……

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及母亲对我们那不动声色的,忙里忙外地付出。

为了儿女,一路走来,76岁的母亲像一只永不停止转动的陀螺,没有一刻停歇过。她虽然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太多的艰辛,太多的磨砺,可这些都没有消磨掉她对生活的热爱,她依然每天那么努力地劳作,那么认真地生活。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儿女的深情。

看着眼前的母亲,我不禁想:十几年后的我会是怎样的?还能有母亲对生活的这般热情吗?愿古稀之年的老妈永远健康,永远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永远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