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三总共生下四个孩子,夭折了一个。
据我的母亲讲,那应该是我的二姐,百天的时候,夭折了。人的命运无常,生而为人的不易,且行且珍惜,我们能够长大成人,这已经是极其感恩的事情了。
不知当时的李老三,作何感想,我对此事,没有问过他。
李老三,应该是1980年前后,由水利站,调到了水利局机关。水利局机关有食堂,李老三就做了机关食堂的厨师,后来成为管理食堂的负责人。食堂也就两个人,还有老师伯,他以前是科长,后来退休后,做了厨师。两个人搭帮非常的默契。
如今五十多岁的水利局的老人,那时候刚毕业的年轻人,都在食堂吃饭,李老三对他们多有照顾。李老三人缘很好。
当然,李家三兄弟人缘都很好。
后来,李老三停职留薪,开了所谓的昆水大酒店,再后来去了水利盐场几年,再后来又回到机关。生命的最后两年,与病痛作伴,不能言语,拄着拐杖,在水利大院中看着进进出出的人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家三兄弟,他们从农村走向了离家并不遥远的城市,但是他们却时常回报更多这片土地,在王三寨上。
我的祖母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的祖父是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第一代李家人。李老三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是第二代,而我们这代人儿时和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为第三代。但是,从此,李家第四代人彻底离开了这片土地。
唯留下老屋和长眠在村西的老李和李老三,我的祖母。
族群的延绵也许是必然中拥有偶然的存在,但是家族的根脉有着偶然中的必然,落叶归根,从此长眠于几代人生活的这片土地。
在这座小村庄上,一生的存在,活着或者死去,都是自然的事情。
李老三也并不例外,在他六十二年的生命中,平平常常,平平淡淡,从王三寨走向十五里外的县城,然后回归王三寨上。
时光从此远去,时间从此停留。
从此,在村西的地方,李老三永久的陪伴着他的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