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藩属国,被它国占领后仍坚持纳贡,如今关系亲如兄弟

当今世界有个说法叫“人际关系准则”,即人会不自觉地攀附有能力的强者,疏远弱者。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有钱人认识的都是有钱人,穷人认识的都是穷人,就算后来的富者和你关系再怎么好,人家也会逐渐脱掉“曾经的圈子”,尝试融入“新的圈子”。

即便你的直觉再怎么不允许,但潜性意识中还是会让你这样做。

但话说回来,如果你的骨子里不甘屈服,未来自然会有出人头地之日,就怕某些人自己为自己下了定论,这就有些让人无力帮助。

笔者在上学阶段就曾碰到一位舍友,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同学并没有嫌弃,但他潜意识里早已为自己下了定论。

在摆放脸盆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放在最下面,总之所有方便室友的机会和选择,他全部拱手相让,甚至有时还尽力地去讨好身边人,这样的相处方式未免有些不自在。

人与人之间都是如此,更别说国与国之间,何况这还是高科技发达的年代

这样的“影子”并非现在才出现,早在封建时期就曾出现过“藩属国”,看似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相同,实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宗主国,过往的神州大地恰恰是后者。

在这些“藩属国”中,有个国家关系却显得极为微妙,作为中国的最后藩属国,在被他国占领后依旧坚持纳贡到1947年,如今关系却亲如兄弟。

藩属国坎巨提

提到大清,每个人都是一声叹息,甚至还带着一丝不甘。

如果乾隆皇帝没有采取闭关锁国,如果乾隆在英国使者来访时能够醒悟,如果……时间不会重来,说得再多都已经成为了历史。

在大清王朝盛世阶段,领土周边众多小国纷纷俯首称臣。

朝鲜、越南、老挝缅甸等等,均是中原大地曾经的藩属国,定期进行朝贡,依靠大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换来了短暂的和平,坎巨提却显得那样特别

从常人的角度出发,这些国家说得好听点叫谋生存,说难听点和趋炎附势没什么区别。

别人实力强了跟着享点福,要是衰落了自然甩头就走,坎巨提却真实上演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管神州大地再怎么发生变化,它都未有改变初心。

近代历史中,大清王朝被西方列强轰开国门,坎巨提依旧没有停下朝贡的道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坎巨提的资源那样富有,克什米尔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最终出兵发起了进攻

大清王朝立即派兵进行援助,即便有西方列强在自己的国家,但最终还是没能帮助他们改变既定的事实。

坎巨提被神州大地的诚意所感动,开始用真心换真心

许多藩属国看到大清逐渐衰败,纷纷选择了抛弃,唯有坎巨提始终与它站在一起,不仅多次尽己之力发兵援助,“定期朝贡的事情更是一直持续到1947年,可想而知这是什么概念。

亲如兄弟

看到这四个字,很多人有些意外,如今同我国关系较好的国家中,似乎并没有这三个字,它在多年前已经并入了巴基斯坦

只要说到巴基斯坦,脑子中潜意识就会浮现出“巴铁友谊”,即便是物欲纵横的今天,双方之间也从未进行过保留

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例,巴基斯坦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集结国内相关资源,用C130军用运输机安全送到了中国;

帮助是相互的,更何况是对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神州大地。

前不久巴基斯坦遭受洪水灾害,中方从最初的一亿元捐赠到后来的四亿元,只为帮助这里的灾民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

不仅如此,中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他们确立提供急需物资清单后,仍会进行捐助。

一切正如巴基斯坦的国民所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象中国那样有能力而且有意愿来扶助我们。

从两个国家的言语之行中,笔者感受到了最真切的善良,他们自然都会有好的结果。

如今的坎巨提已经在巴基斯坦的庇佑下立足,他们不用每天再担心是否会受到列强侵略,每位国民都在和平的环境下争取幸福的生活;

如今的神州大地早已通过个人努力争取到安宁生活,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国职责,维护着大国形象,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笑侃人世间

说到底,唯有真心才能换真心。

这世上最难猜的是人心,最难看的也是人心,但两个国家都毫无保留地倾其所有,相信诸位都能感同身受。特别是中国游客到巴基斯坦游玩时,当地居民给了意想不到的细节关照。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山水隔不断,中巴一家亲

对于坎巨提而言,这是从始至终的初心;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从未改变的传统。几百年的历史渊源到今天,多余的细节无需用言语来形容,相信两个国家都会将这份友谊延续下去。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