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现象的深度思考与机会点
近期上演了一幕幕白马股闪崩跳水现象,而且市场有各种传闻,总结来说是一点:各种脱钩。几乎所有行业,都在考验自主可控、替代。但由于如今在弱势中,所有消息解读都是负面一些,比如说对创新药服务企业,市场不会说炒作哪些是国产科研自主的,替代国外产品的;而是先一味抛售,这是市场悲观情绪体现。
类似地,对银行股,存款利率下降,增加息差,也被看做说是资产有雷,市场之前对断供潮时,也是错读银行。对券商降费等,都是先以负面来解读。按照板块跌幅榜来看,并不是针对所谓降费的排名度下跌,尤其是东财本身互联网券商,就是大幅低于传统券商的,反而是跌幅最大的。因此,只能说如今市场在调整中,尤其是缩量明显,无论怎么跌,恐慌盘和抄底盘都很难出现。
9月来的近期机构重仓股是轮流闪崩的,也就是讲“鬼故事”的阶段,如9.19日华熙-生物等跳水,如果说因为传闻提到的,“上海召开医美工作会议,要针对医美行业制定执法标准,返佣定性为财务贿赂。”算一种利空,那么假定这个是真的,华熙-生物的医美收入占比10%,护肤品业务占比超过70%,却跌幅第一,这个合理吗?这个就和9.16券商一样了,假定降费就是针对证券,那互联网金融的费用明显是低于传统券商的,反而领跌,这是符合逻辑的吗?
如9.21日闪崩轮到了迈瑞-医疗,传闻是“由于广东省8月份海关出口数据不好”;而实际上,与国内“动态清零”政策不同,国外已经新常态了,所以很多出口业务,不仅不会下降,相反,海外市场都呈现30-40%的反弹速度,国内方面倒是因为就诊人数下降,导致相关需求被暂时封存的。而我们看到这期间还有三安-光电、片-仔-癀、斯达-半导等诸多品种都出现类似的走势。——因此,只能说两点,首先,市场弱势格局下,都是悲观解读;其次,调整因素明显是非理性的,情绪化因素更强。当然,越是这样的因素,也意味着市场转暖后,修正因素更大。所以,归根结底,近期调整,并不是某个行业,某只个股如何,而是市场环境因素的群体呈现。
历史上的“鬼故事”周期和随后的走势
2018年下半年,相似的情景也曾在A股上演,东方-雨虹、三安-光电、五-粮-液、洋河-股份、隆基-绿能、扬农-化工等基金重仓股跌幅均在30%以上,最关键的是都在局部出现过跌停的情况。特别是在2018年10月份,安琪-酵母、智飞-生物、山西-汾酒、涪陵-榨菜等个股均出现单月超过20%的跌幅。这源于在极度悲观情绪的主导下,市场对利空消息捕风捉影,流动性较好的白马股成为空头力量集中宣泄的对象。
但如果拉长时间来看,不仅收复了失地,有近半数以上,距离之前高点有实现了翻倍以上的涨幅。因此,这是局部和更长远周期的抉择,低迷周期其实越挣扎,越错误。如同遇到浪头打来,千万不要再继续扑腾,是应该让自己平静下来,休养生息。如果这时一个劲的跟浪头拼搏,不仅会被折腾的精疲力尽,很容易被掀翻。应该是顺势休整,待风平浪静的时候,再使劲去游。
那么,这样数据显然还不够有说服力,我们继续研究,梳理市场行业数据会有更多的发现,尤其是在2022年,玉名特意浓墨重彩给大家分析了,美股1970年代产生的诸多改变(《美股1970-1980年震荡市启示(上)生存法则与热点切换》和《美股1970-1980年震荡市启示(下)转型期选股与博弈策略》),因为如今的环境与当时的因素特别相似。当时也是有诸多的“鬼故事”现象,随后如何了?应用怎样的策略?接下来,重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