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万人万里大撤离!《万里归途》背后的中建八局故事

这个国庆期间

根据2011年利比亚撤侨事件

改编的电影《万里归途

刷爆朋友圈

据《万里归途》官微显示

截至10月4日零点

这部口碑爆棚的电影

总票房已经突破6亿元



“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

我们一定带大家回家”

对于赴海外建设的中建人来说

电影中的这句话更加让人感同身受

作为2011年利比亚大撤离的

亲历者、组织者、贡献者

中建八局为您分享

利比亚万人万里大撤离的真实故事




祖国接我们回家


2011年2月份,利比亚政治局势急剧变化。中国政府果断启动国家一级响应开启撤侨行动,仅12天就安全撤回35860名在利从业人员。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国家救援中,由中国建筑授权中建八局经营的中建利比亚分公司顽强克服了当地通讯瘫痪、交通受阻、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危机四伏等重重困难,历时十天十夜,将9279名中国籍员工和942名外籍员工安全撤出,同时,还组织协助其他中资公司撤出了3700多人。



机场里,刚回到祖国怀抱的中建人,用手中仅有的蓝色布条,深情写下“中国建筑 感谢祖国”!纵使回国“归途”历经艰险、荆棘遍布,但只要有勇气、有信念,血肉之躯亦能铺就,而这份“奇迹”的源头便是强大的祖国。



战火中,以最快速度行动起来


2011年2月16日,利比亚狼烟四起,战火与骚乱像狂风一样席卷了这个北非国家。一万多中建人迅速地动员起来,他们掩埋电脑、保险柜,封藏汽车,弄来大米、白面、矿泉水储存起来,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不再宁静的利比亚班加西


中国建筑应急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传达国务院应急指挥部会议精神,要求立即行动起来,采取一切措施,千方百计确保中建在利比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被暴徒推翻的项目部围墙


中建八局在利比亚实施的20000套住宅项目位于班加西省,是最先动荡的地区,2月20日晚上9点多,班加西完全被反政府武装控制,陷入了无政府状态。时任中建八局副总经理、中建利比亚分公司总经理的张作合回忆道:“形势十万火急,我们立即连夜将女职工等部分人员转移到了相对安全的地方。20日晚上8点,几百名当地暴徒荷枪实弹冲击我们工地。我们组织带领2000多名职工,筑起人墙进行顽强抵抗,总共击退了暴徒16次冲击,成功地为十几家参建单位守住了大门。”


▲项目部员工手持棍棒,随时准备迎击来犯暴徒


2月22日晚,张作合接到中国驻利比亚大使王旺生打来的电话,被任命为东部地区中资企业的撤离总指挥。从晚上9点半到第二天凌晨3点半,张作合和同事们彻夜未眠,就撤离方案、具体要求和人员分工进行了周密的讨论和安排。


▲张作合(左前)在一线指挥有序撤退


在危难时刻,中建人空前团结,万众一心,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行动起来。



打通特殊生命线


2011年2月24日凌晨,两艘邮轮先后离开班加西港前往希腊克里特岛,约3400名中建职工成功撤出,其中女职工、大龄职工、早期到场工人基本全部撤出。后续的海路撤离还在进行当中。


▲满载祖国关爱的邮轮抵达班加西港


但24日又有变化,班加西沿岸形势紧张起来。在海路运力不足的情况下,中建利比亚分公司决定从陆路撤离一部分人员,在征得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的同意后,从陆路往埃及撤离。


24日早8点,时任中建利比亚分公司哈德拉项目实验室主任的王守合接到一项任务,要他带269名工人去埃及,从埃及回国。张作合丢给王守合一句话:“老王,我把这 269个人交给你了,安全带到埃及,一个都不能少。出一点问题我拿你是问!”


2011年2月24日早上到25日晚上,对于王守合来说是极为难忘的。在近40个小时里,他带着269名中建员工从枪林弹雨的利比亚班加西辗转至埃及开罗机场,登上飞往祖国的包机,经历了一次终生难忘的考验。


▲准备出发


从班加西到开罗有1600多公里,利比亚东部地区已经被反政府武装占据,能不能加到汽油都是未知数。班加西东部的手机信号被屏蔽,通讯出现了真空状态。


王守合看了看租来的十五辆车,破破烂烂,千疮百孔,最大的能坐24人,最小的只能坐11人。这已经是分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地方长老费尽周折才租到的。


王守合把269名工人编组,每组选了组长,又逐个上车检查清点人数,强调路上注意事项,才发出出车指令。


从班加西到埃及边境,800多公里的路程经过了十几个关卡。关卡武装人员荷枪实弹,坦克装甲车列阵在路旁,有大战一触即发之感。


路上很冷,在班加西项目营地上,老王和同伴们已经被洗劫多次,衣物所剩无几,冷风阵阵袭来,雨水透过车窗的缝隙不时打在身上。


路霸、天冷,难缠的还有司机的趁火打劫。原先说好给司机预付一半车费,到达边境一公里处再付清余款。然而因中介吃回扣,司机感到吃了亏,转而向老王要钱,不给钱就威胁掉头回去。好说歹说,才做通了司机的工作。



唱响国歌过边境


▲有序撤离的队伍


25日凌晨一点半,车队来到了利比亚与埃及交界处,这里聚集了上万难民,气氛紧张而混乱。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大家开始办理入关手续。


放行过境的指令下达时,中建队伍被混乱的人群挤散了。情急之下,王守合举起了一面五星红旗,中建人立即向他聚拢过来。


埃及边境的警官疑惑地说:“他们都是中国人?”李国说:“会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人都是中国人。”说完,他向聚拢在面前排成队列的人们大声喊:“唱起国歌,我们过境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雄壮的队伍唱响雄壮的国歌,歌声回荡在这片遭过洗劫的国境线上空。


▲举起五星红旗,表露爱国心声


在撤离期间,中建队伍又遇到吉林石化公司的7位同胞,他们历尽艰难从大漠深处走到这里。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的参赞说:“老王,能带上他们吗?”眼睛里充满信任和期待。


王守合二话没说就接受了任务,“同是中国人,一家人还说两家话!”在开罗,又有两名在埃及探亲的老俩口加入了队伍。


下午四点半撤退队伍到达开罗。重新清点人数,一个不少,老王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望着排列整齐的队伍,埃及大使馆参赞大为赞叹。



孟加拉越南也是兄弟


▲与孟加拉工友难分难舍


在中建劳务人群中,有来自越南和孟加拉国的劳务工人,这些工人分散居住在10个项目部和营区里。


张作合在枪声中去巡查工地和营区,他每到一处都要问越南人和孟加拉人的安全和生活情况。这天他来到第三项目部,孟加拉翻译穆式塔发拉住他的手急切地说:“我的同胞怎么办?我们要回国。”


张作合坚定地说:“请你放心,我们一定安全地将你们撤离回国。你们不走,我就不走!最后一个离开这个国家的一定是我张作合!”


▲安抚情绪失控的外籍工人


在班加西港,最后一批撤离的中建人开始上船。希腊船长拒绝越南人和孟加拉人上船。


张作合与希腊船长交涉,船长态度非常坚决。“越南人、孟加拉人不上船,我们也不走”,张作合的态度也十分坚决。艰难的谈判进行了7个小时,这时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中国外交部也在紧急斡旋。


终于希腊船长做出让步,同意越南和孟加拉人上船。船载着3000多名中建人行驶在蔚蓝色的海洋上,告别利比亚,远离战火,他们向和平的克里特岛驶去。


▲浩浩荡荡上船的撤离队伍


当地时间2011年2月26日晚上,当中央电视台记者在船上采访孟加拉工人时,他们异口同声地、一遍又一遍地高喊:“China,谢谢!”


到达希腊后,中国建筑为越南籍员工及部分孟加拉籍员工购置了机票。还有部分孟加拉籍员工滞留在希腊。中国建筑派时任中建八局副总经理的王少峰飞到克里特岛,紧急联系运送包机。包机要穿越印度领空,中国外交部与印度外交部斡旋,终于放行。飞机飞越印度领空,将最后一批孟加拉员工送回自己的国家。


中国建筑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外籍劳工,成功地将723名孟加拉籍员工和233名越南籍员工平安送回家。


孟加拉MidEast集团在发来的感谢信中说:“一位获救工人携带妻子和孩子拜访我们达卡办事处,小孩含泪走近并拥抱着我们。那一刻我们觉得,受得起这个拥抱的,是为平安送他父亲回家而做出不懈努力的所有中建员工。”



胜利归来


▲中国建筑,感谢祖国


2011年2月26日凌晨两点半,空客A330包机——据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租用外国包机撤侨——带着277名中建员工和中国同胞,腾空而起,飞向祖国首都北京……


首都机场,人们面对中央电视台记者挥舞着花束,打起V型手势,发出真情的欢呼。


▲回家的感觉真好


中建八局员工陈孔瑞背着背包、脸上洋溢着喜悦,面对摄像机激动地说:“一脚踏上祖国的土地,我激动的泪水就涌出来。我们打着的‘中国建筑,感谢祖国’,是我们在克里特岛登机前写的,这是我们一万多撤离的中建人共同心声。”


2011年3月5日23点15分,上海虹桥机场,最后一批中建员工撤离回国。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时任中建八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斯,他说:“我们在利比亚有10100人,承建利比亚班加西2万套住宅工程,这次我们一个不少地从利比亚撤回1万多名员工,这是伟大祖国的胜利。从这次国家行动中,看到了祖国的力量和伟大,更加坚定了我们走出去的信心。”


▲祖国,带我回家


电影《万里归途》把撤侨还原成了血肉丰满的真实场景,让无数观众感动落泪。而现实中的撤侨故事,远比电影更加震撼。2011年2月23日至3月4日,中建八局历时十天十夜,经受住了生死考验,创造了利比亚万人万里大撤离的奇迹,展现了中国建筑敢于担当的国际责任意识,维护了中国负责任的国际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