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从羊了个羊开始


晚上好我的朋友们。


不知道你们最近下班以后都干点什么来消遣,反正ami我的朋友们啊,都很默契的集体失踪了。


想约谁吃口热乎饭也吃不到,平时很忙碌的短视频分享群也没了动静。



更诡异的是,每每到了凌晨2点以后,月黑风高时,微信里就会突然热闹起来——这都农历八月了,不会吧?


点进去一看,好家伙,一水儿都是这个:



咩了个咩的,除了羊了个羊就是羊了个羊。


最近两周,你说你不知道不列颠的查尔斯亲王登基以后叫啥,我相信,你要是说你没听过“羊了个羊”,打死我都不信。



这款突然间横扫社交圈的三消小游戏,勾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瘾”。


开局一片祥和之气,闭着眼睛也能把第一关通关,之后的第二关,就成了一个似乎永远都逃不出去的泥潭。



往往在试过那么百八十次、体力耗尽后,才会暂时放下执念,休息片刻。


有主播在直播时被网友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你玩过羊了个羊吗?”

当晚就刷了通宵:


图片来源:抖音@摩登大火锅


一个小小的三消游戏,却让人几乎走火入魔,难度可想而知。


成都文理学院的食堂甚至发起了“能通关就白吃”的活动。


一个横幅就让数百天之骄子竞折腰(玩游戏),严重怀疑食堂老板和“羊家”的产品经理有亲戚。



羊了个羊上瘾症传染半径很长,大到九十九,小到刚会走,没人能逃过。


看给咱奶忙的,吃饭都停不下来,说是希望80岁之前通关:


图片来源:抖音@请叫我老仙女


上一次看到那么多人一起低头看手机,中午吃饭都不催菜,还是在去年的双十一期间。


大家分秒必争,各显神通,都希望成为朋友圈里极少数能够通过第二关的高智商人士。



除了消耗大量时间,还需要抓紧学习“秘籍”,以保证自己的消除水平跑赢平均值,当然,提供秘籍的也未必就是真正的能力者。


有大一群脱裤子放屁的流量小偷在传授“把大象装冰箱的基本步骤”。


但总有一些乐观自信的朋友认定自己收获了真理,然后信心满满地再次入坑。

图片来源:抖音


到头来,大概率只换得垂到下巴的眼袋,和缺觉后烧干锅的大脑。


知道为什么第二关这么难过吗?


在这片传闻“让开发者一周赚到钱买房”的游戏蓝海,表面上风平浪静,却深不见底,看得我深海恐惧症都犯了:



第一关的轻松感、为所在省拉排名的光荣感以及进入上流羊群的优越感,都趋势着大家耗费所有大好光阴,去追寻建立在一串代码上的智商排名。


看开点吧,不是你不够强,是游戏设计师太荒唐。


或许,TA们不是太荒唐,而是太懂得人性了。


羊了个羊的每一个界面设置都不是多余的。



朋友圈彰显了通关者的优越;


游戏圈收录了UGC(用户产出)内容,为多平台分发积攒素材;



换装为通关用户提供了再次入坑的理由;


头羊榜和省份排名创造了舆论环境:不通关,就不是家乡的好儿郎(好姑娘);



简单快速的第一关则可以打乱第二关的初始节奏,让人速来速死。


有人质疑为什么羊了个羊不提供氪金选项,是因为一旦可以用钱来通关,那么对于没有氪金习惯的用户来说,就有了离场的念头。




在平等的绝望中,游戏广告成了唯一的筹码,这波不亏。


这个简约而不简单的小程序,用自己的小伎俩挑战了人们的思维惯性:


参与=满足感。

成功=优越感。




那么如何战胜这款游戏呢?


ami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摆烂。



当我意识到自己是个高考数学只考了60分的理科渣滓,而面对的却是很多学霸网红都解不出的排列组合,瞬间就觉得通关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必要。


我为什么要通关呢?


通关之后我就不是那个高考数学蒙对了所有选择题却还是考不及格的我了?

通关之后我就能够得到本市十大杰出青年,成为人上人了?

通关之后,喜欢我的人就会对我崇拜,讨厌我的人就会对我令眼相看了?




一切都不会改变——顶多是通关那一天的朋友圈,会多几个笑中带恨的虚假祝福罢了。


除了靠摆烂挽回的那些时间——可以随便干点什么别的令人愉悦的事情。



当一切行为都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比如游戏本应带来愉悦放松感,那么摆烂不做,才能跳出怪圈。


这种反内卷思维其实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类场景,特别是在群体中,为了合群或高人一等,而心不甘情不愿做出某些决定(比如买一只自己没能力买的奢侈品包、首饰或者跟风参与不适合自己的活动)之前,躺平方能冷静下来。


这种可以在生命中随时滋生出来的“心瘾”,有时候就是对自己人性的历练。


当然了,现在我在这里叭叭儿给你上课,可四五天之前的我,也在全神贯注的找毛线球,所以咱们今天的讨论就是:病人和病人之间探讨病情,哪儿说哪儿了(liǎo)。


毕竟自认为戒断之后的我,在今天也还是玩了8次。



话说回来,上一个让你如此痴迷的游戏是什么呢?


ami的印象中,有一款叫做“找你妹”的游戏,在大概十年前风靡全网,同时,也令我朋友圈子里的平板电脑和大屏手机销量激增。



在那个找不到你妹,又买不起ipad的20岁夏天,一点都不要强的ami同样选择了躺平,从而成为那年同班同学中眼镜度数增长最少的小机灵鬼儿。


如果你想体验一下“躺平”的好处,也许可以从戒断“羊了个羊”开始。



实在玩不过去,就去吃顿涮羊肉,犒劳犒劳这段日子以来,熬夜带来的身体损耗。

何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