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捕技术的实现有哪些技术分类

面部动作捕捉和全身的动作捕捉使用都是很多的,但是关于动作捕捉的技术实现你知道都是采了哪几种方法吗?一起来看看。

1、有标记点

基于标记点的面部动作捕捉系统较为常见,标记点数量不定,由配套使用的设备及系统决定。面部标记数量最多可能达到 350 个,标记点可以是绘制的,也可以是粘贴的,需要与高分辨率相机等设备配合使用,这一操作相对繁琐。

设备通常为头戴式。这些设备可与姿态捕捉系统配合使用,让演员的表演过程连贯,不受影响。根据拍摄场景、实现方式不同,有时也会改由他人辅助手持拍摄。

2、光学动捕

光学动捕是通过追踪光学动捕服上的标记,同步不同视角相机下的标记数据,使用三维重建算法重建出人体不同部位的运动数据。

3、惯性动捕

惯性动捕则是通过记录穿戴设备上惯性传感器的数据得到运动数据,最后通过软件重建出三维运动轨迹并转换成骨骼动画,从而驱动虚拟角色。

4、无标记点

无标记点方法通常依靠鼻孔、眼角、唇部、酒窝等标志性位置,确定脸部的表情和运动状况,这种方法最早由 CMUIBM曼彻斯特大学等机构通过使用主观表现模型、主成分分析等模型及技术实现。

5、AI视频动捕

AI视频动捕是从视频提取多张单帧图像,用AI算法对不同帧图像分别提取人体骨骼姿势,将人体骨骼姿势按时间顺序连接起来,形成骨骼动画数据,可以用来驱动虚拟角色。

这些动捕技术你都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