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吉林大学资深教授“硬核”成果在国内“最高水平”期刊公开发表!

近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福贵在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文章《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文学文化自信》。文章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化自信”关联起来,从历史与逻辑层面梳理二者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内在联系,并发掘其在百年文学中的具体表现。

《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主要发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被学界誉为我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张福贵

张福贵,博士,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文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教育部新文科工作组成员,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等。多年来主要从事鲁迅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中日比较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所提出的有关鲁迅思想价值及文学史观等一系列观点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文章指出,在当下人类思想文化发展态势和长久存在的文化价值观的共同影响下,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在于文化立场和价值判断。建立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需要强调古典文学固有的民族精神和审美价值,同时更不应忽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为中国文化大传统当中的现代思想资源,对于建构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在明确文化构成的基础上,阐释和传播自信的文化,进而被其他文化认同而获得他信,通过交流和交融取得互信,最终实现文化共信,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以“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起点,寻求人类精神文明的共鸣点,是中国文学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共信的完整过程,也是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观所面临的新的发展需求。

文章对两个概念的互文性阐发,既补充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内涵,将其扩大和上升为一种关于世界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理论建构与创新实践;又强调了“文化自信”应有的现代观念和人类意识,将其内涵延展为“自信-他信-互信-共信”的完整思想逻辑与实践路径。以此为出发点,文章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取向提供了深刻见解,也为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新方向和新尺度。

关注"吉大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985、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吉林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文章素材来源: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吉林大学文学院官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