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进一步发展,承载着中西部的希望

在世界范围内,城市的顺利发展壮大,并且长盛不衰,大多数时候都建立在——首先拥有不错的发展基础。这些基础包括:拥有平原、拥有海、拥有不错的大江与河流资源。一个城市在拥有这样的基础条件之上,通常情况下想不发展都难。而在我国,拥有这样资源中一个或多个的区域并不在少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汾河平原、珠三角、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一望无际的富饶平原

在这些平原中,总是能找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农业和经济基础良好、适宜发展壮大的城市。

历史保护建筑

但这样的地方,也容易因为其富庶多产、无险可守、人口聚集、易受自然灾害,导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饱受摧残和战乱动荡之苦。

烽火硝烟

但自新中国成立起,华夏这片土地土地终结了从1840年起内外战争不断、百余年的动荡历程。并在之后的发展中,通过不断的恢复生产和自然灾害治理、经济结构调整和万众一心的全民勤奋努力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城市发展体系。也发展了出一众世界级的城市。

都市风貌

这些城市大多数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原因则很简单,东部平原更多、面积更广、河网水道密布、航运发达,也更近海。这里利既有利于原材料进口,也有利于就近生产加工后再出海供应全世界,而在后来出口转内需的战略调整后,这样的优势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最先富裕起来的一众地区。

沿海经济

在后来的发展中,又通过西部大开发计划,使得广大的内陆腹地,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内陆,特别是全球化历程中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中西部地区,一众城市也如雨后春笋般同步崛起。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出了以西安、重庆、成都为代表的大型都市。这三座城市,西安是四个大一统古都之一,而重庆也曾于民族危难之时担任过全国性政权的重任,如今更是国家中心城市。

西安—古城墙和都市建筑交相辉映

唯有成都,即使名字历经千余年未变,但“偏安一隅”的标签和印记,似乎仍然根植于人们心中,难以抹去。

成都之大,在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人口2093.78万人,高居全国第四。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重庆、上海、北京,无一例外都是直辖市,北京是首都,上海则是长期以来的国家经济中心,而重庆排名第一其实是有其特殊性的,若严格意义上以城市连片中心城区计,则成都可进入三强,也是当之无愧的省会排名第一。

成都位于四川中心,但并不位于人口更多的盆地中心

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成都GPD总量全国城市排名第7,而人均GDP则排名全国第63。“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这其中所隐含的深刻涵义,正是这座城市的真实写照:庞大规模总产业附加值,分摊到总人口后数值较低,这意味着整体产业附加值的不高,也即意味着拥有庞大的人群在从事着中低端的服务业——大都市是这座城市的外相,不过几十年光阴,而人间烟火的市井气息,才是这座城市传承千年的真实写照。

成都茶馆掠影

成都所处的区域,其实从整体而言,并不具备太多的优势。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腹地,地表和地下水系均较发达,气流缓慢不易退散,易受污染并难以治理。除了对本地可能造成生态破坏以外,更可能对顺江而下、人口密集的中下游地区的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地理和生态多样性

所以,在环保和生态安全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的今天,成都、四川盆地、乃至整个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重要性,都决可能再允许这些地区发展高污染高能耗高生态破坏性的产业。大量中低端具有环境破坏性的工业,并不适宜天府之都。

美丽与破坏并存

在整体人口持续向东南沿海流动并仍将持续下去的今天,能够在西部地区保持人口流入状态的城市都实属不易。成都、重庆、西安,包括南宁、贵阳、昆明、太原等城市,都需要做出更多的思考和努力,去经营好城市和带动周边发展。西部这片土地是美丽的,即使是人口少数,但依然有数亿人口在这里代代的生存和生活。美丽的土地不仅是人们安放灵魂的家乡,更应该成为大家安放生活的地方。我们需要为之努力,在保护和恢复好生态的同时,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