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险和重疾险的区别是什么?

请关注“我是吴艾玛”

最近有好几个客户都问了我同一个问题:医疗险和重疾险有区别吗?


有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赔付原理不同:

医疗险是费用补偿型保险,而重疾险是给付型保险。


费用补偿,用大白话说,就是费用报销。大家平日吃饭报销得先有发票吧,医疗险也是一样,得先住院,有了医疗费用的支出之后才能去报销。并且花了多少,就最多报多少,当然还得在保险额度范围内。


如果没有医疗费用发生,那就用不上医疗险了。


重疾的给付型是啥意思呢?意思是,只要得了条款中约定的疾病,就按照约定给一笔钱。比如重疾保额100万,得了合同约定的肺癌,那保司就给你100万。哪怕你肺癌住院花了20万,重疾险还是给你100万。

有了重疾险,就不用买医疗险了?

这时有人可能会想,那就没有必要买医疗险了,直接拿重疾给付的钱治病就好了呀。


有这样想法的人,大都假设了住院治病的时候,重疾险能赔付,且赔付能到位。


然而,真不是这样。


首先,重疾险赔付的一个前提是:得了条款中约定的疾病。


比如肺炎,它就不属于重疾险的赔付范围。可大家肯定看过这样的新闻,因为重度肺炎进了ICU,上了人工肺,花费不菲,甚至还有致死的情况。可肺炎是重疾险cover不了的。因此导致的医疗费用,只能靠医保和医疗险了。


其次,重疾险赔付的另一个前提是,达到合同约定的赔付场景。


重疾险的赔付场景,大致可以分三类:

1、确诊即配

2、做了手术才赔

3、达到某种状态才赔

重疾赔付的三种场景

第一种场景是最有可能拿着重疾险赔款治病的,比如确诊了条款中约定的癌症,那就可以发起理赔了。



第二种情况,做了手术才赔。举个例子,一个人得了冠心病住了院,但是没到做冠状动脉介入,或者开胸搭桥的程度,这个时候重疾险就不会赔付的。



第三种情况,比如脑中风后遗症,它是需要在180天后才去评估是否达到赔付状态的,那这180天内的治疗费用重疾险是不是管不了?如果第180天没达到合同约定的状态,重疾险更是不会赔付。


严重脑中风后遗症是这么规定的:



重疾险的轻症、中症和重症下都有各自的疾病列表,不同保司的列表也有一定的差异,但都会包含保监强制规定的28种重疾,下表就展示了这28种疾病赔付场景。



所以啊,重疾险的赔付真不一定能用于治病,治病要靠医疗险,而收入损失补偿要靠重疾险。

重疾险=收入损失补偿险

网上有一篇文章,叫做《来自患绝症“打工人”的自述》,讲的是完美世界的一名技术岗同事,自毕业起就入职公司,且参与过多个重大项目,可在19年确诊脑癌后的2年病假期内,只拿到1780元的病假工资。病假期满后,公司又以1780元要解聘他。



就这名员工而言,医疗险能弥补这部分收入损失吗?


肯定是不能的,因为医疗险只是负责医疗费用的报销,花多少就最多报多少,没有费用支出就不报。这时就是重疾险赔付的战场了。


临床医学上认为人得了重疾后,有5年的平均康复期。所以我们评估重疾险额度时,通常会覆盖3-5年的必要生活开支+康复费用,用赔款来维持康复期内的家庭生活质量不发生变化。


所以说,治病靠医疗险,而病后的收入损失要靠重疾险来弥补。


医疗险和重疾险是手拉手的好兄弟,相辅相成,各司其职。


看完这篇文章,你明白了医疗险和重疾险的区别了吗[笑]

我是吴emma,FRM持证,悉尼大学金融硕士,在财产险领域中台工作10年+,曾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阳光信用保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任职,现为明亚保险经纪人。

经纪人代表的是客户的利益,客观、中立

让你清清楚楚买保险,理赔不费事

有问题请戳小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