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国根
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疫情出现至2021年8月13日以来,在世界范围造成快速大流行。全球范围内的确诊病例已超过了205,338,159,其中死亡病例超过4,333,094。尽管目前全球疫苗接种广泛覆盖,据世卫组织(WHO)不完全数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疫苗覆盖已经超过了40亿剂,但自2021年6月23日至2021年8月12日,每日确诊病例从302,979例增加到686,063例。更让人担忧的是,Delta毒株变种(SARS-CoV-2的B.1.617.2变体)传染性更强,较之于之前传播的新冠毒株更具攻击性。然而,我们在面对Delta甚至日后可能产生更多变种的复杂环境下,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提高也造成了越来越多地区的防疫措施放宽松。我们由此思考:为什么在过去两个月中,世界范围内每日新增病例数持续上升呢?未来我们能为新冠肺炎的抗疫措施提供怎样的建议呢?
为此,近日记者采访了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复旦大学教授、著名传染病学专家卢洪洲教授。
当问及为什么新冠病例会在全世界呈反弹趋势?卢洪洲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Delta病毒广泛传播。自2020年12月Delta病毒变种在印度被发现后,它已经在120多个国家广泛传播,截至2021年8月已导致465,679例确诊病例。与之前的病毒变种相比,Delta病毒传染性是以前毒株变种的两倍,传播速度也更快。Delta变种不仅引发了印度于2021年4月的第二波COVID-19感染大流行,而且也是造成英国Delta病例数量最多的原因,截止到8月13日,英国已有246,284例确诊病例。尽管部分国家的疫苗接种率很高,但从2020年6月下旬开始,新冠病例开始反弹。不幸的是,科学家通过对现有的疫苗接种人群调查显示,Delta病毒对完全接种疫苗的人也可能传染。而且未接种疫苗的人更有可能通过接触传播Delta。甚至Delta在未接种疫苗和完全接种疫苗的人群中的病毒滴度可能相同。
二是防疫措施放松。除了接种疫苗,严格执行防疫措施也有很大作用。但如何在感染、死亡和经济损失之间取得平衡是国际范围内的一个重大难题。一项针对新冠的临床研究预测,此前英国各地放松社会防疫措施,将导致第二波新冠风险,可能会发生2340万人感染和89.7万人死亡。由此推测,未能严格实施防疫和隔离措施的国家或地区,极有可能是新冠大流行呈反弹趋势的重要地域。总而言之,疫苗接种、结合严格防疫措施能够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变体的传播。
三是无症状感染者增加。在严格推行防疫措施,疫苗接种覆盖面广泛的我国,成功的抵制了Delta病毒在我国的第一波大流行。尽管如此,上个月新增病例仍有增加的趋势。我们的研究团队通过对WHO公布的数据总结,发现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12日期间病例的特点如下:大多数病例是本土病例,且每日新增的无症状感染者高于之前。因此,我们推测无症状感染者也能传播病毒,这一点也与其他的科学研究不谋而合。我们的数据显示,2021年4月20日至2021年8月13日期间,无症状感染者占每日新增病例的65.8%以上(2521/3831)。因此,在新冠大流行的后期,我们仍然特别呼吁公众也关注无症状感染者。
当问及我们应该如何控制新冠反弹病例呢?卢洪洲认为,无症状感染者,特别是那些无症状的自我隔离者,提前解除干预等,对公众来说是一个隐藏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卢洪洲建议如下:
第一、为了更好地了解无症状感染者的特点,减少对公众的危害,未来需要加大对病毒及其变种的传染性、传播率、死亡率的研究。
第二、非药物干预不仅可以保护有症状的感染者,还可以保护无症状感染者。即使在病毒控制好的地区,或者新冠流行后期,公众也要保持自我保护,坚持长期佩戴口罩、手消毒、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
第三、全面接种疫苗来降低感染风险,也包括由无症状感染者引发的感染风险。
第四、物联网技术在新冠中有待大力的开发与推广。由于无症状感染者通常很难发现,接触者追踪也困难,目前解除隔离患者的标准也未完全明确,因此用互联网大数据实施远程监控很重要。通过长时间跟踪、数据收集和病人随访,推进对新冠患者乃至康复者的医疗保健决策和对民众的公共卫生的信息管理。未来,物联网技术在如何精准的解决核酸检测工作、快速追踪新冠接触者及密接者的问题,还有待于技术层面的进一步开发和提高。此外,如何利用大数据预测疾病流行的暴发和反弹?对监测人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如何保证?物联网在控制流行病领域,这些问题在未来仍有待于完善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