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变革的能力?
柳井正认为:企业的经营者,要想实现社会所期待的成果,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变革的能力、赚钱的能力、建设团队的能力和追求理想的能力。
其中,放在首位的能力就是变革的能力。那么,什么是变革的能力呢?简单来说,就改变、创新的能力。
当今世界,信息泛滥,市场环境纷繁变化,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快。顾客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难满足。在这种情形下,唯有不断革故鼎新,才能创造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服务。没有变革能力,企业就无法“创造顾客”,不进行变革,就是死路一条了。
如何才能拥有持续变革的能力?柳井正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抱持高远的目标
2.质疑常识,不受常识束缚
3.树立高标准,不放松,不放弃,坚持追求
4.不畏风险,勇于尝试,敢于失败
5.严格要求,询问本质问题
6.自问自答
7.天外有天,不断学习
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内涵。
02
抱持高远的目标
要想进行革新,经营者就必须推动落地执行。第一步,就是要设定目标。目标设定要“抱持高远的目标”,即别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很多小伙伴看完肯定虎躯一震,KPI完不成怎么办?其实不用太担心。
抱持高远的目标,跟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提倡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目标是要有野心的,有一些挑战的,有些让你不舒服的。一般来说,1为总分的评分,达到0.6-0.7是较好的了,这样你才会不断为你的目标而奋斗,而不会出现期限不到就完成目标的情况。
定一个相对较高的目标,就是要逼着自己去面对“依靠延续现有做法是无法实现目标”的现实,促进变革发生,通过创新谋求发展。
光有远大的目标还不够,还得做详细的任务分解。将远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具体执行的任务。目标定得高,为实现目标而做的是也就越具有革新性,可以说,高远目标是革新之母。
03
质疑常识,不受常识束缚
抱持高远的目标,促使我们放弃延续现行做法的想法,采取具有革新意义的举措。但常常会遇到很多阻力,阻力的根源是“常识”。作为经营者,应该养成不受常识束缚,独立思考的习惯。但当我们长期处在一个行业、公司、业务之中时,很容易陷入到众多的条条框框(所谓的常识就是这样来的)里去。
这些条条框框,有些是约定俗成的,有些是某个阶段的技术发展约束,其中有些好的,也有些是有毒的。很多条条框框的划分,并没有考虑顾客,即从顾客的视角来看是无意义的事,或给顾客带来不便的事,但行业、公司的人或流程制度,确认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并称之为“常识”。
面对这些所谓的“常识”,我们必须抱有怀疑态度,重新审视。如:“从顾客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正确吗?”“从顾客的角度来看,非这样不可吗?”通过质疑,共同去寻求答案。
冬天烤火(取暖)夏天吃冰棍(解暑),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常识”,但7-11打破常识,在夏天卖热气腾腾的“关东煮”,在冬天卖“冰激凌”,取得意想不到的业绩。
从sony的Walkman到苹果的iPod,从Nokia的功能机(按键)到苹果的iPhone(触屏,智能机),都是从打破行业的“常识”开始,勇于尝试,最终获得成功。关键在于走出第一步,敢于质疑“常识”,不让所谓“常识”束缚我们的心智。
经营者应该带着“危机感”进行经营,但不能在“不安”的情绪下进行经营。“危机感”是一种忧患意识,而“不安”是一种很不切实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受到因常识束缚而产生,也可能是凭空生出来的担心,大多是没有确切的证据,也无法确定是否会发生,是我们自己无法控制的一种心理状态。
为那些无依据的“不安”烦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重要的是勇于尝试,采取一个又一个具体的行动,这样,你就不会有闲工夫感到不安了。
04
树立高标准,不放松,不放弃,坚持追求
高标准,严要求的“质量意识”是经营者获得成功的关键成功要素。商品、服务以及其它交付物,无一例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质量的标准是以“是否真正有益于顾客”来界定的,避免在不必要的地方做这种无谓的要求而出现“内卷”。
顾客是很挑剔的,他们的标准会一步一步地提高,所以,我们的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如果我们墨守成规,不具备真正的高标准,就随时有可能被顾客diss,最终被淘汰。
高标准的制定必须以顾客为导向。很多人会说“按自身的情况来看我们做得不错”,但是这对于经营来说完全没有意义的。我们必须用顾客的满意作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这样的高标准并非轻易就能实现。很多公司最初往往无法达到这个标准,而以“失败”告终。即便如此,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的。追求完美(高标准)即使失败了,也好过以不完美为目标而收获的成功。
高标准的实现,能够为公司确立绝对优势的地位。也就是说,如果哪家公司能够成功发起改变顾客常识和习惯的高价值革新,它就能够获得绝对优势,优衣库的HEATTECH就是代表,在日本“一提起冬天就想到HEATTECH”。
真正的好东西,是可以获得全世界认可的。
05
不畏风险,勇于尝试,敢于失败
确立了高远的目标,树立了高标准,就要对从未经历过的新事物发起挑战,就要放弃“追求稳定”的经营方针。市场在变,行业的竞争态势在变,顾客的需求与标准也在动态变化,从一开始就向往稳定的公司是不可能获得稳步发展的。
经营者是为了在当下和未来都能够实现成果的最大化而存在的。要完成这个职责,就要去应对挑战遇到的困难,化解由此带来的风险。“没有风险就没有利润。风险总是伴随着利润。”经营者,需要认真评估风险,就是要冷静、认真地思考“这么做的话,风险在哪里?”以及“风险有多大?”等。并为此制定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一旦决定冒风险,就必须全力以赴地将要做的事进行到底,一往无前,直到取得成果。也就是说,一旦决定做一件事就必须做到底。这是很重要的经营之道。对于经营者来说,不能因一两次的失败而气馁,最重要的是不能向挫折低头。不畏风险,勇于尝试,敢于失败。
06
严格要求,询问本质问题
现场的工作,如果不用心去做,就会变成了“机械的操作”,今天的工作只是昨天工作的简单重复,日复一日。经营者要抱着创造顾客的方针,不断提出要求与问题,督促员工思考,激发员工的兴趣并参与其中。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员工不断思考,否则员工的思考能力就会弱化,这将会妨碍他们创造顾客的能力。
屁股决定脑袋。现场的工作往往越是执着越是容易变得视野狭窄,职能深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情形会成为创造顾客的障碍,所以,经营者必须想方设法帮助员工开阔视野,扩大员工的可能性。如果从顾客的角度看,员工尚有不足的地方,必须从严要求,这是经营者的职责,决不能妥协。
作为经营者,不能害怕因严格被员工“讨厌”,善解人意中听不中用,不会有助于开展革新,也培养不了好的下属,最后耽误了员工的前程,也妨碍了创造顾客。
好的上司,必须激发员工本人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工作虽然交由部下去做,但是最终承担全部责任的却是上司。与部下相处时候,也必须有这样的胸怀,责任全在上司,功劳全归部下,这样才能得到部下的信任,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07
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是指围绕过去所做的事情、市场以及将来想做的事情等向自己提问,是《论语·学而》讲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新style。通过自省,或流行的说法“复盘”,认真思考,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对于经营者来说,最忌讳的就是抱有“自己做得很好”的心理。
经营者必须时刻带着危机感来经营,市场是残酷无情的,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行走在悬崖的边缘上,稍有不慎就会一头跌入深渊。为了不让危机感变成现实,经营者通过自问自答来努力发现具体的问题,并采取具体行动来解决。站在顾客的立场,以最挑剔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以超出自己想象的严格标准来要求自己,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自问自答有助于直觉和创意的涌现。对许多事情的反复思考,与许多人反复交流、探索,在接触到某种信息时,之前的累积才会开花结果,以直觉和创意的形式显现出来。历尽艰辛,灵感才会来造访,这也许和爱迪生说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样。
做为经营者,有时候你需要自己寻找创意的突破口,有时需要引导启发员工的创意,群策群力。
08
天外有天,不断学习
市场不断变化,顾客的需求也不断变化,革新永无止境,这些都要求我们自身不断学习、成长,才能跟得上社会前进的脚步。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饥似渴地学习才不至于“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从未发生过的”,通过学习、实践,同时与其他经营者交流,获得模拟的体验,就能更好地规避他人踩过的坑,吃过的翔。对于经营者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并且勇于尝试,学以致用。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过程中,要严格甄选内容,不断提高“信息质量”。在工作的同时,思考如何与各行各业中掌握着真正有价值信息的真正的杰出人才对话。为了有对话的基础,我们必须在平时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能力,只有这样,当我们面对真正杰出的人才时才不会言之无物,才会有能力进行深度的交流。
另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是努力工作提高业绩。没有业绩,就会被杰出人才diss,很难获得对话机会。做出业绩了,情况就不同了,他们就愿意倾听你说话,并反馈他们的真实看法。与杰出人才的交流一定会令你获益匪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 END ━
参考资料:
[1] 柳井正.一胜九败:优衣库全球热卖的秘密[M].徐静波,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2] 柳井正.经营者养成笔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