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年轻时没有看懂《人生》,到了中年,才体会到人生的艰辛

1982年,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出版,当时,自已正在读高中,从别人处借来一口气读完,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也为主人公错失爱情而婉惜!


1984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人生》上映。学校组织学生去看。看完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开班会谈观后感。记得当时同学们为高加林应不应该抛弃刘珍巧而选择黄亚萍争论不休,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电影《人生》的上映,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

当时看《人生》的年轻人已不知不觉进入中年,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砍砍坷坷之后,再回想起《人生》,觉得当时只把《人生》当爱情片看,纠结于高加林是该选择刘巧珍还是黄亚萍在是太浮浅了。



《人生》是一部农村青年为改变命运的奋斗史。他至少揭示了以下几点。

1、人生的曲折性、复杂性、不可预见性。

人生绝没有一帆风顺,理想与现实常常错位,“不知道灾难和明天哪个先到来”,人生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

2、选择很重要,但只有到终点你才知道选择是对是错。

人生就是不断做选择题,你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人们在当时选择的时候一定认为自己选择是对的,但到底是对是错只有时间能证明。

3、人要知足,懂得珍惜。

人总希望得到最好的,就像在麦田里捡一颗最大的麦穗,遇到一颗大的,心想后面还有更大,而错失了前面的,得头来什么也没得到。


《人生》是60、70后永远的回忆,当经历了人生风风雨雨,步入中年之后,回忆自己的一生,我想一定会对《人生》有了更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