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博弈:中国守住“制造业”,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强大的制造业,在任何时候都是“王者”的象征。英国19世纪,是世界工业的发祥地,成就了其“日不落帝国”;二战时期美国激发出来“恐怖级”的工业生产能力,成全了其70年来的全球超级霸权;日本1980年代号称是“电子制造王国”,其经济发展规模一度让美国感到害怕;德国是自始至终最专注于制造业的国家,8000万人口的经济体不但主导整个欧洲,还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平衡力量之一。而更重要的是,往往制造强国都是技术强国,几乎无一例外。比如,英国发明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发明电气和计算机,引领第二、三次工业革命;而日本当年的半导体技术和精密制造享誉全球;而当前的德国工业技术,恐怕不会输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德国强大的制造业

今天中国的“世界工厂”,就有点像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前英国的“世界工厂”。英国当时发明了蒸汽机,中国现在发明了5G,都是引爆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比较不同的是,英国当年的产业革命没有人干扰;而今天美国,无论是对中国制造还是对华为5G都非常的觊觎,并采取“贸易战+科技战”双重行动进行实质性地破坏和打击。这也就是所谓的,面对即将来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美两国之间的“世纪科技大博弈”。无可讳言,美国基础科学依然非常强大,但面对中国应用科技神奇般的崛起,已经让美国产生了极度的焦虑和不安。美国用一场凶狠的芯片大战,将中美科技推向两个平行的时空——未来30年,中美人工智能产业革命巅峰对决的大幕由此开启。

人工智能产业革命

未来10-15年,或许是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革命引爆的关键期。面对这场近在眼前“科技+产业”的竞争,除了AI技术(算法)还有一定的优势外,美国既没有5G技术,又没有产业支撑。所以美国显得非常焦急,一方面美国采取绊倒对手(钝化对手)的手段,用封锁芯片的方式来延缓中国科技发展;另一方面美国也尝试建设自己以增强竞争力,但无论美国的大基建刺激和复兴制造业的计划,或许对于这场产业革命都太晚了。美国贸易战,没有动摇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产业没有发生大规模转移;美国的芯片封锁,无法影响中国AI技术发展——中国能生产人工智能所需要10-90纳米的芯片。在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中国率先引爆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革命,这不但是“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更是5G概念下自动驾驶的第一个人工智能场景实现。这些经验和数据,最终将向智能工厂,智慧农业和智慧城市渗透——由点到面,最后引爆轰轰烈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