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八大原谅”,最后真的原谅了吗?

很多人都听说过“中华八大原谅”,一个既接地气,又饱含新古典主义味道的概念。人们一定很多次听过这些词,不论遇到什么麻烦,人们甩出其中一个词汇,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原谅。


这八大原谅分别是:来都来了、给个面子、还是孩子、为了你好、习惯就好、大过节的、岁数大了、都不容易。

这里虚构了一个故事:


小李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找到了一份工作。上班的第一天晚上,碰巧遇到几个同事吃火锅,同事很热情:来都来了,就喝两杯吧!


小李的酒刚下肚,旁边一个孩子很淘气,不小心把饮料泼到了小李身上。小李正要发火,旁边的大人说:还是孩子,计较什么呢。


在酒桌上,一个不熟的领导让小李喝酒,小李委婉拒绝,领导不高兴:给个面子嘛!小李硬着头皮喝了几杯。


回家的路上,小李对同事说,下次这种局不想来了。


同事拍拍小李的肩膀:为了你好,多喝酒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第二天,过了下班时间,小李问同事:怎么下班了,大家还在拼命工作?同事不以为然地回答:习惯就好


小李兢兢业业,新工作终于步于正轨。有一次,同事工作犯错,甩锅给小李,然后可怜巴巴地要求小李别声张:都不容易!小李毕竟是新人,只好吃哑巴亏。


春节到了,小李放假回家,免不了给亲朋好友拜年。一堆亲戚问小李:对象谈了吗?车买了吗?房子买了吗?小李心里觉得很别扭,有点生气。哥哥拍了拍小李的肩膀:


大过节的,生气干啥?你叔叔阿姨岁数大了,问你两句怎么了?关心你才会问你。

总结小李的经历,“八大原谅”给小李带来的都是不愉快的感觉。小李真的原谅了吗?我看未必。这就是传统的人情社会,原则让步于人情,是一种你很难去打破的道德绑架,每一次屈服仿佛吃了一只苍蝇一样膈应你,但又无法还击。


说了这么多,只为帮大家认清“八大原谅”的来龙去脉,这些是我国文化的浓缩精华,每一句都是为人处事应该掌握的,妥协、豁达、宽容,体谅,本就是人成长过程中应该逐渐拥有的心态。


但无条件认可和完全否认都是不可取的。希望大家坚守自己的底线,该原谅要原谅,该怼的也要怼回去,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


来都来了,就顺手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