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意义上讲,网恋还是多少有些用处的,而这句话也只是针对那些真正单身的男女来讲的,对于那些有妇之夫和有夫之妇来说,那就不应该叫做网恋了,而是成了埋葬家庭幸福的陷阱。
作为本地知名的龙头经济重镇普吉镇,近三十多年来产出了不少的企业家,从煤矿大佬到粘土矿长,再到锻造厂、石板厂等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再加上人们灵活的大脑和勤奋的拼搏精神,一批又一批的人富了起来,坐上了老板的宝座。
本文主人公候跃庭,就是众多中小企业家中的一员,而且是起步比较早的一批中坚力量。
1、生于1977年侯跃庭,本是一个初中未毕业的农村孩子,拾柴禾、挖野菜、吃生地瓜…是他最真实的童年生活,不难看出,他的家庭条件是比较艰难的。
十五岁开始打工,一天八块钱的工资,给人家当小工,有很多时候是把活干了,却不知道钱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有的工钱甚至到现在都没要出来,因为包工头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跟谁要去啊?
不过侯跃庭家里有两个很值钱的资源,那就是他的两个姐姐,那长相好看的、就算在整个乡镇上都能排的上号。
侯跃庭的母亲也不是等闲之辈,既然闺女好看,那肯定要嫁个好人家,于是乎,大闺女嫁给了吃公家饭的,二闺女嫁给了煤矿老板的儿子,自此以后,侯家再不是那个低人一等的侯家,一下子改换了门楣。
侯跃庭也在俩姐夫的帮衬下进了锻造厂,学起了车床,后求姐夫捐资加贷款,开启了自己当老板的牛掰模式。
2、作为被压抑了几千年的老百姓来说,改革开放后的繁华让他们如同出笼的小鸟,彻底放飞了自我,从马路两边林立的饭店、和如同苍蝇般接客的小姐们就不难看出,她们的客源得有多么的充足,灯红酒绿之中尽显生活的富足景色。
在那个女性还没有经济独立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事业有成的那些男人们,去喝个花酒、包个二奶、找个小三…貌似是天经地义的事,反正很多人都那样嘛。
而家里的媳妇们,少数人选择了抗议,结果被鸠占鹊巢了;还有一些气不过的,直接选择了一了百了,这下倒好,直接让位了。
大部分女人还是很聪明的,只要你往家里拿钱,我宁可装聋作哑,装着不知道。
所以,那时候才流行了一句形容成功男士的名言:家里红旗不倒,外边彩旗飘飘。
而多少人染上了梅毒、淋病、甚至是艾滋病,自己苦不堪言,有的老婆孩子也跟着受罪。
穷人乍富,让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们,彻底迷失在了口腹的享受和那个最阴暗的角落里。
而上述情况,作为后起之秀的侯跃庭,是一样也没有落下,故而夫妻俩连同孩子,成了那个村子里用青霉素数量最多的人。
3、
21世纪的新叶翻开,电脑、智能手机的问世,加上互联网的逐渐发达,让那些人慢慢开阔了眼界,继而精神得到升华,不再去花街柳巷,而是玩起了地下恋情。
当然,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障碍,那就是扫黄打非进入了白热化,顷刻间就会让你身败名裂的律法和传播率,肯定是谁也不不愿意去触那个霉头。
此时的侯跃庭已经奔四十岁数了,网恋对于七零后的他来说,既陌生又好玩,在文秘情人的教导下,学会了使用QQ,又学会了使用微信,再后来又玩起了视频抖音。
脑子灵光的侯跃庭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在网上聊的那个嗨呀,有一段时间,约见网友成了他的主要工作,风花雪月,好不快乐…
4、
交友软件的层出不穷,也成了骗子们的主要工作道具,侯跃庭在见过两次男网友之后,依旧我行我素,没有察觉到网络带来的危险性,直到存款清零,开始卖家当了,才如梦初醒。
恰恰在这时,老婆得上了白血病,几十万的医疗费用,根本就拿不出来,眼睁睁的把老婆送到了奈何桥边,喝上了她期待已久的孟婆汤。
一双子女早已经对他恨之入骨,在母亲去世后,辍学去了南方打工,音讯皆无。
年迈的父母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被他变卖了住屋,只能在潮湿的地瓜窖里凑合着生活,不久便双双离开了人世,连口棺材都没得摊上用。
作为小有名气的侯跃庭是很多人都认识的,一头长发蓬松,还经常习惯性的挂着几根麦秸,一身几件套在一起的名牌西装,释放着油腻的光芒,不知是谁施舍给他的白面馒头,看着他比吃的比满汉全席还香…
5)
从吃生地瓜和野菜到鱼肉不缺,从刷着筒子穿的破棉裤和补丁褂子,到西装革履和胶底牛皮邦,从家里的父母双和子女成双,到媳妇无二心的伺候和陪伴,从两个姐姐的无理由相助到事业的顺风顺水、钱途无量,外加各项政策的不断开放…
侯跃庭的失败人生、追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腰带松了,没能管住裤裆。
他忘记了人和动物的区别,忘记了羞耻和素养。
八荣八耻的镜框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整整挂了五年,估计他一个正眼都没瞧过。
已近知天命的年纪,落得如此荒凉下场,又能怪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