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的一个深夜,汪兴刚刚下车,黑暗中突然窜出两个人,“砰砰”两声,汪兴倒地身亡。
经过两年多的艰难取证,案件终于水落石出,幕后主使竟是身价千亿的袁宝璟——汪兴的老板。
一个是亿万富翁,一个普通员工,究竟是什么样的矛盾,竟让袁宝璟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故事要从袁宝璟的发迹说起。
01
袁宝璟,1966年生于辽宁辽阳,自幼贫困,所以从小他就立志要考大学、要考到北京去,即便复读了两年,他也不改初衷,终于考进了中国政法大学。
读大学时,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赚钱,所以他几乎没有娱乐时间。
一有空闲,他就给别人抄信,写信封,除此之外,他还给老师抄文章,可这些都是辛苦钱,靠这个永远不可能变富。
所以,攒够第一桶金后,他立即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给小商店送货。
虽然又小赚了一笔,可袁宝璟明白,这样踩三轮车并不能快速致富,那顶多叫“练摊”,根本无法改变命运。
所以,他一边踩三轮,一边挖空心思找到快速赚钱、快速致富的办法。
▲练摊(图文无关)
从小地方到了大北京,繁华的大都市打开了袁宝璟的眼界,他认定,只有留在北京才能赚到大钱。
可留下来又谈何容易,他思考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两条路:一是留校;二是娶一个北京媳妇。
可没钱、没背景,读大学的这几年,他一门心思赚钱,成绩一塌糊涂,留校无异于天方夜谭。
那就只剩下一条路了。
很快,他相中了北京女孩宋海云,略施小计,迅速虏获了宋海云的芳心,毕业后两人顺利结婚,袁宝璟也因此得以留在北京。
袁宝璟也成了同学们羡慕的对象,更让人羡慕的是,袁宝璟还捧上了“金饭碗”。
他顺利进入金融系统工作,拿上了令人咂舌的高收入。
可是,仅仅三年,他就辞职了。
袁宝璟明白,工资收入虽然可观,但跟他所追求的“发达”还相去甚远,所以在积累了一些“本钱”之后,他辞职注册了“建昊实业发展公司”,拉开“赚大钱”的架势。
上大学的经历再加上三年金融工作的加持,袁宝璟瞄上了在当时根本没人重视的科技成果转化。
第一个项目就是“小黑麦”工程。他用筹集起来的20万买下“小黑麦”技术,开始当起了农民。
▲黑小麦
半年后,小黑麦就迎来丰收,这次有点像押宝的投资,竟然让他赚了200万。
然而,袁宝璟并不满足,他要更快、更多地赚钱。
他熟悉银行业务,很快成为玩资本、赚快钱的高手。
他以建昊的名义低价购买其他上市公司股权,经过重组,行情好转后卖出获利。
1994年,袁宝璟利用自己不算雄厚的资金,参股收购一些将要倒闭而在他看来又有前景的企业,用控股51%,与占股49%的股东签订“股权回购合同”,承诺数年内用原价买过来,一下就拥有了1000万估值企业的全部产权。
再将企业资产抵押给银行,从银行贷到1000万后,再如法炮制收购下一家企业。
就这样,袁宝璟一口气收购了13家企业,账面资产高达37亿元,旗下企业和子公司达60多个,这让“建昊”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集团。此时的袁宝璟才28岁,人称“北京的李嘉诚”。
随着财富的迅速积累,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创办了一个“世界青年创业大赛”,国内只有他获得大奖。
“暴富”的目标已经顺利实现了,此时的袁宝璟更加渴望名望。他耗资1000万,创立“建昊奖学金”,专门资助贫寒学子。巨资助学,引起广泛好评,袁宝璟又顺利收获了名望。
▲奖学金(图文无关)
名利双收后,宋海云就不再是他所认为的“良配”了,1990年,袁宝璟与宋海云离婚。没过多久,就娶了第二任妻子,美丽、知性的舞蹈家卓玛。
▲ 袁宝璟的妻子卓玛
袁宝璟在30出头的年纪,名利双收、娇妻温柔,人人称羡。
也正是这样顺风顺水的发展为他的死埋下了导火线。
02
袁宝璟用短短十年走上了人生之巅,这让十年前与他一起赴京的“大哥”汪兴心里很不是滋味。
汪兴1958年生于辽宁辽阳,是个非常出色的警察,曾经破获上百起大案,被誉为“辽阳亨特”。
1985年,27岁的汪兴到北京培训,在火车上偶遇了去政法大学上学的袁宝璟。
袁宝璟看到穿着草绿色上装的汪兴,热情地上前打招呼,还帮他安放行李,倒茶送水。
两人很快熟络起来。
袁宝璟觉得找到一个年长8岁的大哥,在北京也多个依靠。而汪兴也一有闲暇,就去政法大学看望这位小弟。
但是,袁宝璟的发迹速度,大大超出汪兴的预想。
从北京培训回来还在干老本行的汪兴,每次想到当年的毛头小伙,现在摇身变成了亿万富翁,内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他不禁打电话,向昔日的小弟讨教起赚钱的门路。袁宝璟很热情,邀请汪兴去北京面谈。
汪兴毅然辞职赴京,做起了发财梦——他要跟着袁宝璟炒股。但是,没有炒股经验的汪兴很快被割韭菜,手上的本金折进去一半。
这期间汪兴陆陆续续向袁宝璟借了几十万,结果都血本无归。他只好再次向袁宝璟求救,希望投到他的门下甘做小弟。
袁宝璟在电话里满口答应,但当汪兴兴致勃勃地来到他的办公室时,袁宝璟说了一通冠冕堂皇的话,一杆子把汪兴支到了深圳,到“南方建昊公司”任经理。
在汪兴心里,深圳怎么能跟北京相比?他心里很不平衡,觉得现在给袁宝璟当小弟的资格都没有了,失望之余,心中甚至升起了怨恨。
1996年,袁宝璟在快钱赚得顺风顺水的当口,却在股市上突然亏损了1个亿。
他认定是四川“期货枭雄”刘汉坑了他,他派人暗中干掉刘汉,没想到不仅没能成功,反而差点连累自己坐牢。
这时,他想到了汪兴,汪兴满口答应,却也没能成功。
汪兴本以为自己跟袁宝璟之间有了这样的“秘密”,这一次袁宝璟能给自己安排个好差事,没想到袁宝璟又把他派到怀柔一家药厂担任副厂长,汪兴的预期再次落空。
接二连三的不被待见,让汪兴对袁宝璟的怨恨日益加深。他开始搜集袁宝璟的各种违法犯罪证据,以此为要挟想从袁宝璟处谋利。
从1998年开始,汪兴连续三年不断用电话威胁袁宝璟,恐吓也不断升级,多次用“大卡车撞你的小轿车”、“抓住你儿子”、“写信举报你”这样的方式,试图威逼袁宝璟出钱了事。
袁宝璟不胜其烦,这时才意识到,汪兴掌握了他不少见不得光的事,只刘汉这一条,就能毁了他。
▲袁宝璟受审
他赶忙找来二哥袁宝琦商量对策,二人决定出钱让两个堂兄弟袁宝森和袁宝福去做掉汪兴。
汪兴在与袁宝璟打心理战无效的情况下,举报了袁宝璟。
于是2003年10月,袁宝福向汪兴开了枪。
就这样,昔日的好兄弟因钱财、利益生恨,不死不休,袁宝璟的人生也跌向了不可挽回的深渊。
03
2003年11月底,袁宝璟、袁宝琦、袁宝森先后被抓。2004年9月,袁氏三兄弟被判死罪,袁宝福死缓。
即将行刑前,袁宝璟依然在寻求“自救”。
他通过妻子和律师,想通过检举揭发保住性命,甚至写三页捐赠书,愿意捐出自己控股的印尼某油田40%的股份。
按当时世界原油市场价格计算,袁宝璟所占股份价值超过2520亿元,而他自愿捐赠的部分价值495亿元。
这一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有人认为,袁宝璟毕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还把巨资捐献给国家,可以免死。
也有人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杀人偿命,再多的钱也不能越过法律。
金钱怎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最终,辽宁省高院顶住压力,维持了辽阳中院的原判,袁宝璟被执行了注射死。他也是我国被执行“注射死”的第一人。
▲袁宝璟等袁氏四兄弟受审
结语
袁宝璟短暂的一生似乎是为钱而奋斗的一生,为留京而结婚,为赚钱而赚钱,仿佛在他的眼中,人的一生只剩下对利益和钱财的追求。而当人只剩下钱财、利益时,人生的航向就发生了偏离。
事实上,除了钱财和利益,人生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健康的身体、富足的精神、遥远的梦想......
马克·吐温曾说:如果你懂得使用钱财,它就是一个很好的奴仆;如果不懂,那么钱财就变成主人。
我们应该做钱财的主人,而不能被钱财所奴役,否则,人永远只能生活在贪欲里,感受不到人生的乐趣。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手帐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