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妇女解放》对于作者关于女性解放的话题并不感兴趣。不谈还好,一谈不是怨念四起,就是揭开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真相。
不知道作者对孔老夫子的看法是如何的。今天在我这,就不再是昨天的样子了。
一直都知道“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是出自孔老夫子。但一直不知道,后半句原来是“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 。而且还是个典故,跟孔老夫子个人私事有关。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 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孔老先生很郁闷,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这话断不是发神经突然开骂起包括自己老妈在内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个特指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卫灵公那位老婆南子等人。
本来是针对一个人说的话,结果演变成对一个群体。老夫子是个教育家,在说话方面也不够严谨。既然说出来了,就应该标注一下,是针对个人说的,是私人恩怨,要不然就别说出来。
如今能把此话挂在嘴边的人,通常是男性。女性不可能会说,就算要说,也是把此话踩在脚下,而不是放在嘴边。
到作者这里,对此话的反驳,倒是说出了我曾经有过的想法。作者说:“把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后来的道学先生们,对于母亲,表面上总算是敬重的了,然而虽然如此,中国的为母的女性,还受着自己儿子以外的一切男性的轻蔑。 ”
曾经我就有过类似的疑问,也知道这是一个无解的疑问,没人能回答得了。即便有,那也是敷衍的。
当面对一些人,一些所谓的专家说:“如果能穿越时空,希望能穿越到宋朝”。只因宋朝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是一流的。这可能是大部分男生的看法,如果是女生的话,而且对历史有些了解的话,一定不会选择去宋朝,大部分会选择去唐朝,去武则天统治的时期。
只有在唐朝,在武则天的统治之下,女性的地位才会高些。要是去到宋朝,要么被裹小脚,要么终其一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者之一,不知打破了多少女性的穿越梦,更不要说其他的条条框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