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看什么是白头霜?
白头霜:就像一个老人满头银丝一样,在这里,指的是小草顶部布满了霜花,银白色一片。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当室外温度达到零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分子就会凝结成霜花,我们俗称下霜。其基本的条件是0℃以下,在清晨时光,草丛、树木、地面等等物体表面,会形成一层寒霜。
从二十四节气看,通常需要到达霜降节气,时间大约在阳历10月23日前后,这个时候,温度达到冰点,早晚温度下降,霜降初步出现。
2、怎样理解:“过了白头霜,蚊子歇到树顶上”。
从谚语来看,意思比较好理解,也就是说等到出现下霜现象,或者到达霜降节气,这时候,蚊子基本消失殆尽,有的冻掉了,还有的躲藏树木之中,准备过冬,迎接春天的到来。
这还是比较符合蚊子生活习性的,我们知道,蚊子的生长期,一般多是在每年的3、4月份,开始出现,到处飞舞;25℃左右活动最疯狂,等到了10℃左右,活动减缓,有的隐藏起来。
等到了现在这个时节,到了0℃以下,也就是霜降时节,蚊子也藏了起来,隐蔽到树木等阴暗暖和的地方,准备过冬。11月份前后,也就是霜降时节,就很难再看见气人的蚊子了。
3、“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有道理吗?
看来蚊子到了霜降时节,低于零度以下,基本不能生存了。
可有的农谚说:“秋蚊子猛如虎,秋后的蚊子咬死人”,这是针对刚刚入秋之后,天气不冷不热,非常适宜之时,蚊子开始到处咬人或者牲畜,储存能量,也是为过冬准备,因此,大约在25℃左右,正是蚊子疯狂之时。等到了白露节气,开始减退。
正如谚语所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到了白露时节,农历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此时,温度下降明显,清晨露水晶莹剔透,低温接近15℃左右,蚊子由疯狂状态变得收敛,不再疯狂咬人,尤其是室外的蚊子。室内温度高,还不能轻视。这不,刚刚拍死了一只花蚊子。
农谚说:“寒露天凉露水重,霜降转寒霜花浓”。这正是对二十四节气的写照,到什么节气,自然会出现相应的特点,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看来确实有一定道理,大家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