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沃桃李 圆我写作梦

2022年10月14日03:49:15 资讯 1283
心血沃桃李 圆我写作梦 - 天天要闻

王平中

在我家书柜里,珍藏着厚厚的几本剪辑本,上面粘贴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的新闻、文学作品,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其中,1990年8月5日刊登在川农报的一篇小小说《病从烟起》时时出现在眼前,它是我第一次在省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为圆我写作梦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2年,我初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务农。因在校时就喜欢写作,我便在农闲之时埋头创作,想当一个“作家”。然而,我写了大量的“作品”,投出去的稿件大多数不是原稿退回,就是石沉大海,只有在市县内刊发表了几篇短文。我怀疑自己不是当作家的料,在心里暗暗发誓,如果十年之内不能在省级以上公开报刊发表4篇文学作品,就放弃自己的“作家梦”。

那时,每个村组都订阅了川农报。每期报纸一到,我总是百看不厌。看多了,就看出了“门道”,上面发表的作品都很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与我原来那些“天马行空”的作品截然不同。我似乎找到了我先前“作品”不能发表的“病因”。

1990年7月,我创作了一篇小小说《怪病》,讲述的是张区长到连云山乡检查工作,陪同的胡乡长向张区长敬烟,张区长因咳嗽拒绝了,胡乡长不知所因惶恐不安,张区长走后,胡乡长就病了。张区长得知情况后,去看望胡乡长,主动向胡乡长要一支烟吸,胡乡长的病一下子好了。小说反映上下级干部之间微妙的关系,幽默风趣。作品写好后,我投给了川农报蒲公英副刊。想不到,仅10多天,这篇小小说就发表了。

冷静后,我发现发表稿与原稿差别很大。忙找出底稿和发表稿进行了对照。原标题《怪病》,发表稿标题《病从烟起》,发表稿标题更浅显易懂、十分切题,更适合农民朋友阅读。正文原来有1200多字,发表时只600字多字,减少了近一半,显得更加简洁明了。我用红色圆珠笔逐一将那些删去的句、词、字和标点进行了圈划,删改的地方竟然有三四十处。我既汗颜又感动。汗颜的是,一篇千字文,语句有这样多的问题,看来提高语言能力刻不容缓。感动的是,编辑为我文中的一字一句、一个标点不厌其烦地进行删改,费了多少心血啊。

《病从烟起》的发表,坚定了我的创作信心,我也加强了对文学语言的训练,在以后的创作中做到字斟句酌,确保语言精练准确。后来,川农报先后选发了我创作的《清水河轶事》《钓》《评画》《公来竟争》《麻辣烫鸡丁》等小小说,超出我“十年之内在省级以上公开报刊发表4篇文学作品”的目标,激发了我继续创作下去的动力。至今,我创作的400多篇文学作品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小小说选刊》《读者》等刊物选发我的作品200余篇次。我成为了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第八届全体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小小说学会副会长。

我除在川农报发表文学作品外,还将我们镇上发生的新人新事写成新闻稿在上面发表,引起了镇领导的注意,1990年8月,将我聘为镇广播电视站新闻采编员。后因成绩突出,我先后被聘到县、市广播电视台工作,由一名农民通讯员成为一名新闻记者。我一边从事新闻写作,一边从事文学创作,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可以说是川农报改变了我的命运,圆了我的写作梦。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川农报蒲公英副刊编辑是曾伯炎老师。可是至今,我都无缘与他一见,没能当面道一声谢。而曾伯炎老师只是川农报众多编辑老师的一个缩影。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贡献,一个个基层通讯员、农民作者才能茁壮成长。借川农报创刊70周年之际,特写此文,向曾伯炎老师,向川农报所有编辑致以崇高敬意。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