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2022年10月12日17:14:32 资讯 1785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瘦马龙钟两鬓华,敲门避雨野人家”,金朝著名文学家赵秉文的诗句中,“瘦马”就是其字面意思——瘦骨嶙峋的马。那么,明清时代盛行一时的“养瘦马”中的“瘦马”也是一样的意思吗?

事实上完全不是。而且,真相令人大吃一惊,这里所称的“瘦马”,其实是指明清两代被卖给富人作小妾或者到青楼做娼妓的女性。因为这些女性大多身材瘦小,因此被取名为“瘦马”。

说到这里,读者们大概可以想象到“养瘦马”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业了。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明朝中期贫富分化严重,富人愿为美色一掷千金

“瘦马”最初兴起于明朝时期的扬州。经历了元末明初的连年战乱,到了明朝中期,社会经济逐步稳定,一些有钱人过上了安逸而富足的生活。

于是,他们的生活需求就渐渐发生了改变——他们不需要再考虑一日三餐和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日常琐事,而是日夜寻思着如何让自己尽享人间乐趣,过上最奢靡而快活的日子。

尤其对于有钱的大户人家来说,他们最感兴趣的往往就是搜罗人间美色。

自古“冲冠一怒为红颜”,昔日纣王妲己所魅惑导致商朝灭亡,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唐玄宗贪恋杨贵妃唐朝由盛转衰,北宋国君宋徽宗最爱与李师师私会,吴三桂为了陈圆圆带领清军进了山海关。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爱江山,更爱美人,这早就是屡见不鲜的事情。那么,“瘦马”指的是不是指明清两代堕入青楼的娼妓呢?

其实并不是。“瘦马”其实是指当时经过专业训练的女子,训练她们的主要目的是让她们在长大成人后被富人们选中作妾,而另一些没有被富人看上的则很可能会沦为娼妓。

“养瘦马”在当时的江南是很普遍的现象,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有着很大市场需求的“职业”——在女孩很小的时候,负责发掘并培养“瘦马”的人贩子就会开始对女孩们进行培训,教给他们待人接物的技巧,还有琴棋书画等各种技艺——归根结底,就是如何讨男人欢心。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养瘦马”的行业为何是在扬州兴起?其实,这和扬州当地的经济水平有关,由于扬州的水运非常发达,当地出现了不少腰缠万贯的盐商,这让他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用金钱换来美女。

明朝中期,贫富分化已经相当明显。在富人极尽奢靡的同时,占大多数人口的劳苦大众依然为赚钱养家而艰难生活。当时“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这也有这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层次原因——男的身强体壮,长大了可以出去干活赚钱。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而如果生了个女孩,养大之后往往就只有嫁人一条出路,而养女孩长大的费用,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负担。于是,“养瘦马”市场上的供求双方一下子都具备了。

贫穷人家把自己的女儿卖给人贩子,换取一定的收入填补家当,也免去了养女儿长大的一笔费用;富裕人家最不缺钱,缺的是美色,于是他们从人贩子手中高价买走他们中意的“瘦马”,作为自己的小妾,满足他们过上奢靡生活的需求。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牙婆”为培养“瘦马”煞费苦心,背后是巨大的利益诱惑

这些人贩子俗称“牙婆”,是支撑“养瘦马”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养瘦马”让这些“牙婆”发了大财,因为他们通常只需要最多十两银子便能买到这些小女孩,而把她们养大后换来的收入确可以达到一千两银子以上。

作为这笔买卖的“中介”,他们从交易的“低买高卖”中赚取巨额利润。对于顶级“瘦马”,他们会毫不手软地索要天价。

但偏偏这些美女们从来不缺乏买主——富人愿意为他们中意的“瘦马”一掷千金,甚至还常常会有几家富人为了争夺一个美女而展开激烈的竞价,人贩子赢得的利润可想而知。渐渐地,“养瘦马”便一下子成为了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想来这些被培养做““瘦马””的小女孩们真是可怜。她们本来都在如花似玉的年纪,还有大把的美好青春年华等着她们,但因为家庭的拮据,她们实际上成为了被家庭抛弃的人,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

更可悲的是,尽管这并不是一个好出路,但对于这些贫穷人家的女性来说,这似乎也是她们改变命运的一种途径——如果她们在自己的家庭长大,那么他们有可能会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能活下去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即使勉强长大,也会不得不嫁给一个同样贫穷的男人。

“牙婆”对于“瘦马”的培养,同样有着诸多学问。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瘦马”行业是一个竞争残酷、优胜劣汰的过程,这些接受“牙婆”培养的女孩们不可能在长大后都进入富裕人家,只有那些无论外貌、仪容、气质和才艺都让富人中意的女孩才能得到宠爱,剩下的,往往就要沦落到青楼做娼妓,过着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的日子。

她们如同“商品”一样,被分成各个等级。哪怕在刚刚进入牙婆手中时,牙婆也会暗自将她们分成三六九等:先天姿色好的,被传授各种“高级”的技艺。

比如,要精通琴棋书画各种本领,要达到和社会上层人士进行切磋的水平,甚至还要学会吟诗作赋、吹拉弹唱等等,十八般武艺要样样精通。这些被标为“顶级瘦马”的女性,其规格待遇甚至堪比千金小姐,成为“瘦马”行业的顶层。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至于中等档次的““瘦马””,他们的待遇远远比不上那些拥有美貌的女孩——顶级姿色的“瘦马”出落地像是千金大小姐,仪容体态是基本,琴棋书画是标配。

这些中等姿色的“瘦马”,则必须要学会一门今后在富人家生存的本领——比如化妆、记账等等,她们虽然未必能在长大后讨富人欢心,但借助一门过硬的手艺,也能成为对于富人有用的人。

剩下的那些下等“瘦马”呢?她们受到天生姿色所限,很难进入富人的法眼,不过“养瘦马”行业也多少为她们提供了生活的可能性——他们会被传授烹饪、针线活等本领,不过,这充其量只能让她们有一定谋生的能力而已,他们的出路往往是成为被富人使唤的仆人。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瘦马”等待富人挑选——生死攸关的时刻

当然,这仅仅是牙婆计划中的“培养方案”而已。对于各种档次的“瘦马”来说,最具决定性的时刻,恐怕还是她们稍微长大以后,等待富人挑选的那一刻。

通常在“瘦马”十四五岁的时候,牙婆会主动联系一起富豪,让“瘦马”接受富人们的面试,看看自己手里姑娘的成色。此时,这些精心培育的“瘦马”们会把自己多年来学到的各种技艺争相展示出来,供富豪挑选。

富人们有一条非常严苛的挑选瘦马的标准,包括面部、眼睛、头发、脚、声音等。另外,当时的富豪们还普遍喜欢身材比较瘦的姑娘,因此,当时的瘦马们还普遍流行减肥。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富豪们会把簪子别到自己看中的姑娘头发上,由此向牙婆传递成交的信号。这时候,最开心的肯定是牙婆了,看到自己多年栽培的姑娘即将为自己带来收益,她们心里一下子乐开了花。

不过,经验老到的牙婆不会立即接受富人的报价,她们会继续与富豪们讨价还价,争取以最高的价格卖掉手中的“瘦马”。

某种程度上,“瘦马”的培养过程就像加入一个培训基地,经过牙婆的栽培,这些姑娘们从涉世未深的小女孩渐渐变为迎合富人口味的成熟女性,对于那些漂亮的姑娘来说,这无疑就像是老天爷赏饭吃,她们的受欢迎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瘦马”的悲惨命运——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

其实,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歌妓,都是因为家庭的变故,迫于生活压力才走上了这条道路。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北宋末年名动京城、倾国倾城的一代名妓李师师,她也是“瘦马”出身。

李师师本来出身在一个家里条件很好的商人家庭,但她出生时母亲难产而死,四岁时父亲又被捕入狱,让李师师一下子成了孤儿。

京师的酒楼老板李婆婆看到李师师资质很好,便教给李师师各种吹拉弹唱的本领,等到李师师稍微长大一点后,她成为了色艺俱全的大美女,京城里无人不知的大名人,连宋徽宗都亲自来和她约会,“顶级瘦马”的巨大魅力可见一斑。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到了明代时期,富人们重新燃起了对“瘦马”的爱好,而此时商人们的经济头脑也越来越发达,她们意识到培养“瘦马”是一道发财的捷径,于是“养瘦马”就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行业。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秦淮河畔曾经出现了八位著名的歌妓才女,合称“秦淮八艳”,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瘦马”出身——柳如是自幼经过多次贩卖,后来被卖给徐佛;

陈圆圆父母双亡,被姨夫收养后被卖入梨园;李香君是因为家道败落,被歌伎李贞丽收养;卞玉京出身南京官宦之家,因父母早亡沦为歌妓;董小宛因为董家绣庄营破产而堕入风尘;马守真则是被叔叔卖到了妓院。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秦淮八样”中唯一的例外,或许就是出身于世娼之家的寇白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个群体的悲剧命运,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畸形与不平等。

然而,更悲剧的是,“养瘦马”行业在明清时期的确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它成为当时社会最热门也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在为这些女孩的命运感到惋惜和同情之际,我们也不得不深思这个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由于当时社会严重的阶层分化,富人手中占据了绝对的资源和财富优势。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对于平民家庭来说,让女儿加入“瘦马”的行列甚至成为了无论对家庭还是女孩来说都比较好的一种出路——起码养活自己不成问题,甚至还有希望过上比较好的生活。
在富人、女孩、女孩的家庭以及牙婆四方都可以通过这一“产业链”得到利益的情况下,这个行业就有了不断维系下去的本钱,
进而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而对于身在这个“产业链”中的女孩来说,恐怕她们也会将富人的垂青视为自己生命中的最大希望,并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展开激烈的“内卷”。她们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但又有谁真正关心过她们的命运?这听上去很怪异,但的确在那个时代真真切切地存在过。

明清时期的暴利行业“养瘦马”:富人愿为美色豪掷千金 - 天天要闻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从年幼时的不谙世事,到长大后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百态。

那个年代,在这些姑娘成长的背后都有一段充斥着哀伤、挣扎与不甘的故事,欲说还休,诉断衷肠,于夜深人静处影独人单,无人能懂.....

原来,那些看上去最美好的事物,往往也会有最多的辛酸与痛楚啊......

参考文献:

1.明朝烟火味儿—重庆出版社

2.李师师传—中国文史出版社

3.她们谋生亦谋爱——误读秦淮八艳—安徽教育出版社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