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的代表陈永贵同志
陈永贵这个名字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不太熟悉,他是山西昔阳大寨人,上世纪著名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就是指的他那里,在那个时代,他打下了很深的烙印。
当时是什么情况?刚刚建国,国家百废待兴,一穷二白,陈永贵那里刚刚成立了互助组,正准备大干一场,可是没有多久就遭了灾害,一场暴雨浇灭了大家的热情,可是就在这个困难的情况下,陈永贵站了出来,他虽然还不是领导,但是具有领导能力,能够把大家团结起来,凝成一股绳,山西这片土地就能孕育出这样的人才,在他的领导下,大寨不但生产能够自己,还有余粮交公,还能够帮助其他地方,这引起了上级的注意,一个普通农民,没有文化,他是怎么能够做到这些的?上面要求100分,他能够干到120分,没有能力和境界是达不到的。
后来通过山西省委书记的亲自探访,和陈永贵的深入交流,才发现这是真实的,陈永贵很接地气,他的讲话没有一处讲到哲学,却到处都是辩证法,他的言语没有提到毛主席,却处处都闪耀着毛泽东思想,听了以后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是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人才,了不起!在全省和全国具有推广意义,山西省委经过向毛主席党中央汇报,毛主席亲自接见陈永贵,肯定了大寨的经验。
毛主席接见陈永贵
随着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深入,陈永贵的官职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从大寨党支部书记,昔阳县委书记,晋中地委书记,到山西省委书记,最后成为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但是成名后的陈永贵,仍然保持着朴实的作风,不脱离实际。
他住不惯钓鱼台,写信给毛主席,要求三三制,即每年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回原单位劳动,三分之一时间到各地调查研究。说他自己就是农民,坐不惯办公室,他这种朴实无华的性格也让毛主席更加坚定对他的青睐,毛主席表扬陈永贵同时告诫其他领导:钓鱼台无鱼可钓。毛主席一直主张领导干部要参加劳动,不脱离实际和人民,不能只当官,不做事。对于什么事都要依靠秘书的人,格外反对。
而陈永贵始终保持了勤劳朴实的农民品质和个人作风。他从来不会利用职位的便利为家人为亲属谋取私利,甚至在他工作期间都没有带上儿女来北京,他的妻子和孩子一直都留在大寨和当地的普通农民一样挣工分糊口。每当有会见外宾的活动,对方都会送一些礼物给他,但陈永贵每次都会全部上交。在吃食和日常用度上也十分节俭,只要没有重要的活动都是打着补丁的衣服和普普通通的米面粮食,连肉都很少有。
粉碎四人帮后,陈永贵仍然负责农业工作,继续推广大寨精神,表明了中央是支持他的工作的。
陈永贵晚年辞职后,仍然闲不下来,在一家农场兼任顾问,他对农业倾注了一辈子的心血,割舍不下,他病倒后,中央派人来看望他,肯定了他的成绩,对此陈永贵很欣慰,而这位前副总理住院后,华国锋也亲自来医院看望他,华国锋是山西交城人,他们都是山西老乡,但是华国锋和陈永贵不一样,陈永贵一直在北方工作,而华国锋却长期在南方工作,一直工作了二十多年,也长期分管农业工作,对于老百姓吃饭的问题倾注了不少心血。
陈永贵和华国锋在田间地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湖南工作时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袁隆平的巨大帮助,就连袁隆平自己都说杂交水稻有今日的辉煌,华老起了很重要的领导作用。
当时湖南省委召开了农业学大寨科技经验交流会,当时主持会议的就是担任书记的华国锋,华国锋点名袁隆平参加这次会议,并请他在大会上发言,介绍杂交水稻科研的情况。
华国锋听完袁隆平发言后,对他说,周恩来总理经常过问杂交水稻科研的事,希望能够继续研究下去,尽快把它搞成功,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科研小组正式开展了工作,特别是华国锋到中央工作后,为了支持袁隆平的工作,华国锋拍板决定中央拿出150万元支持杂交水稻推广,其中120万元给湖南作为调出种子的补偿,这些钱在当时就是一笔巨款,华国锋还让农业部主持立即在广州召开南方13省(市)杂交水稻生产会议,部署加速推广杂交水稻。
袁隆平与华国锋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如果杂交水稻研究取得成功,那将是对全世界一个划时代的贡献。华国锋和袁隆平合作的非常愉快,袁隆平认为华国锋的坦诚,他的质朴,他的科学思维,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华国锋和陈永贵都是搞农业出身的,虽然两人都是山西人,但是以前并不相识,陈永贵后来因为工作关系结识了华国锋,华老也是从基层一路走来的领导,两人在农业问题上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平时经常交流分享经验,两人互相欣赏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由于陈永贵负责农业,所以他经常会和华国锋一起讨论农业问题,互相交流经验。在工作方面,他们也经常互相帮助。闲暇的时候,他们也会聚在一起聊天吃饭。陈永贵虽然是个农民,但随着和他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华国锋也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于是后来,两人便成为了无所不谈的知己。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老百姓吃饱饭,想法也相同,所以很谈得来,现在人老了,退休了,就更容易怀念以前共同战斗的岁月。
华国锋和陈永贵
现在,陈永贵病了,华国锋理所当然来看望,这位前总理对前副总理说,就在这里住吧,知道你很节约,这里不贵,比外面强多了。
在陈永贵病逝后,这位前总理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在告别陈永贵时,华国锋一句话也没有说,但人们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他悲伤的情绪,或许对于华老来说从此“西出阳关无故人”,此生又失去一位故交,这也是公开报道的他参加的最后一次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