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 封面插图:罗一
梦溶窗棂
作者|丁旭光
74、曲里八拐的和厚里
在我的眼里,烟酒不沾的父亲,人格几近完美。
就在他八十高龄重症住院,进重症病房时,也在为子女们考虑。高危病房的费用是一天一千元。在父亲的病床前,医生对我大哥说:“你父亲一时半载走不了,你们要慎重考虑……”言下之意是没有必要去高费用的重症病房。当时,身为私企老板的大哥表示:“就住重症病房,请用最好的药,不考虑钱。”
一生节俭的父亲,虽已昏迷,还是心有灵犀。在住进重症病房的当天晚上,他一时半载也没拖,于十一点五十五分,驾鹤西去。病人进重症病房后,如果没超过晚上十二点,就按半天计算,半天是五百元。父亲不愿拖累子女,他始终是在为子女考虑。
丁旭光小说
那天早上,如果不是父亲在梦中催着我和妻子起床,后果严重。最轻的后果是,女儿进考场迟到,影响发挥,导致模拟考试砸锅。严重的是因迟到时间太长不能进课堂。如果那样的话,那可真是天大的新闻。
我站在阳台上,望着小区外的那条小路,感受着父亲的在天之灵。
这条路,孟二爷已经走了几十年。
严格意义上来说,那并不是一条路。
那条呈几个“之”字走向的曲里八拐的路,既没有铺石板,也没有铺水泥,小路的两旁,满目是陋之又陋的油毛毡作顶的土房。
孟二爷所住的五层楼的公房,现在的学名叫“老式公房”,属于濒临淘汰边缘,折旧后方有人接盘的老房子。但就是这个老房子,在曲里八拐的和厚里一侧已是鹤立鸡群。
水彩 永嘉路衡山路街景 王继青
每天下午,孟二爷都要清清爽爽地穿戴整齐,下五楼后,穿过和厚里曲里八拐的小路,穿过和厚里的那口小井,在女邮递员家的狗吠声中走向日晖东路。那条不知名的狗是一条草狗,且喜欢在房顶上,居高临下对生人狂吠。虽说破船也有三千钉,但那家人绝对没有钉三千。因为,那家是真正的家徒四壁,老夫妇俩靠每天做葱油饼度日,儿子则在离父母小摊不到百米之处再置一葱油饼小摊。其女儿,则是天天身着绿衣井前井后地忙碌。在我的记忆里,她除了那身绿,还是那身绿。她的岁数并不大,只有三十来岁。她与草狗一起,是和厚里土路土房和老井的主宰,也是一道风景。
丁旭光 上海作家、中国棋协大师。
出版有小说集《蓝色的迷茫》(1991年西南交大出版社)、长篇小说《寒江独钓》(1995年长春出版社)、中短篇小说集《墨绿旗袍》(1999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长篇小说《褐色木门》(2013年中国文史出版社),长篇小说《烟雨秦淮》(待出)。
短篇小说《汉白玉》被中国小说家学会收录于《中国当代小说家全集》,长篇小说《褐色木门》获“《小说选刊》2012年度笔会长篇小说二等奖”并入选获奖文丛,2004年上海市作家协会小说专业委员会等举办的“丁旭光作品研讨会”被载入《2005年上海文化年鉴》,其个人辞条被中国小说家学会收录至《中国当代小说家大辞典》。
罗英 长篇小说《梦溶窗棂》筹划人,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女摄影家协会副会长、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罗英长期关注上海文化,其随笔《在457号的樱花树下》,被新华社客户端转发,一周内阅读量超过百万。
王继青 1958年生于上海,高级工艺美术师、副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黄浦画院画师,九三学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