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花溪的老百姓都居家“宅”了起来。我们在朋友圈里看到与往日不一样的“宅”时光、“静”力量。
有人宅着,开启了云课堂,与朋友共度瑜伽时光。有人静着,在思考今后事业发展的规划。有人埋头读书,继续研究计划。有人学习食谱,为家人做了一顿美食。有人拿起了纸笔,练习书法。有人陪伴孩子阅读、玩耍,享受亲子时光……
“疫情之下能有一支笔安心写写字甚好!”家住经开区的熊宗福是花溪区英语实验学校的书画老师,疫情爆发后,他被隔离在了学校。13天来,熊老师除了每天给留在学校的孩子们上画画、书法课,还带领大家进行体育锻炼,空闲之余,自己就坐下来写字画画,提高业务水平。
“平时上班很忙,这段时间每天除了安排好两个孩子的网课,还要换着花样做些美食,陪他们打乒乓球、跳绳等锻炼身体,疫情出不了门,我们正好享受一下亲子时光啦。”家住花溪大道虹祥花郡小区的李女士说。
快乐运动,拒绝emo。晚上7点,在空灵的音乐声中,梵境瑜伽馆欢欢老师线上瑜伽课如期开课。“线上集体教学,我也是第一次尝试,现在用的这个软件,能支持15个人同时在线。”此刻,屏幕另一端的学员们正跟随老师的示范和引导口令,认真练习。“每天坚持一个小时瑜伽,不仅能增强体质,减掉赘肉,最主要的是能给现在的‘宅家’生活带来乐趣,运动分泌的多巴胺能缓解焦虑,让人精力充沛,妙不可言。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们呆在家里,锻炼好身体,不给国家添乱,也是种贡献。”瑜伽馆学员曾女士说。
每天下午,花溪小学小刘同学的家里就像个家庭运动会现场,除了自己的1000个跳绳,其他每个家庭成员都制定了运动计划:爸爸80个俯卧撑加五组深蹲,妈妈和外婆跳一个小时的健身操,大家互相监督必须完成。“平时上班早出晚归的,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陪儿子锻炼,也刚好趁这个机会弥补一下。”刘爸爸说。
崔老师是省委党校的一名青年教师,在花溪静默管理的这些天,他依然保持着自己晨起读书的习惯。对他而言,城市虽然按下了暂停键,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读书的脚步不能停歇。
“现在静默管理,刚好给自己一段静下来的时光,可以静心梳理下知识,为解封后的讲课做好准备。”崔老师说。
星星住在黄河路街道,宅家的日子里,她当起了线上志愿者,帮助小区的邻居购买一些蔬菜、药品等物资和整理群内接龙资料。
在她做线上志愿者的这些天,她发现还是有很多人需要帮助,尤其是很多不会用手机买菜的人。“因为我们小区是老小区,青年人大多都在外面,很多阿姨叔叔和爷爷奶奶们真的不会线上各种平台抢购。我们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不能忘记一些‘老’伙伴的需要。通过自己做志愿者,可以帮助这些‘老’伙伴订到更丰富的菜,感觉很开心。特别是帮助到很多邻居,看着他们不再因为不会线上操作着急,挺有成就感的,因为这也认识了很多朋友,邻里之间关系更好了!”星星说。
现在的星星,除了在家做线上志愿者,更是自己做上了健康餐。“每天水煮蔬菜,希望自己趁疫情期间在家好好调整下身体。”
花溪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胡流冰川 徐海花 任雪萍
编辑: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