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只角 上在哪里?

2022年07月03日01:27:11 资讯 1695


上只角 上在哪里? - 天天要闻


今天讲讲“上只角”。

首先,据我了解,“上只角”是一句江湖切口,最早流传于1966年的江湖,而广泛进入市民社会,已是1970年代末。

江湖对切口的处置就是这样,阿姨妈妈都会讲了,江湖上就不再讲。怕跌身价。

反之,真正住在“上只角”的人,一开始肯定不知道自己住的地方居然叫“上只角”。后来知道了,也绝不会以此自诩。

而一口一个“上只角”的人,基本不可能是所谓“上只角”的原住民,否则,他会知道,天天将“上只角”挂在嘴边,是一件极不上台面的事情。

由此推断,“上只角”一词的出现,只能是“下只角”人仰望的结果。

“阿拉屋里住在‘上只角’”这句话,基本只可能是后来移民到“上只角”的人的卖样弗煞。原住民决不会这么说。

另外,关于所谓“上只角”的范围,现在也传得太“野豁豁”。

最近有一篇文章说,老上海的“上只角”,是除了南市、闸北、杨浦普陀以外的所有原来的老市区。

还有的则说,原租界都是“上只角”。

恕我直言,所谓的“上只角”从来没有这么大过。

记得五六年前,我与吾友“陆家掌门”先生,曾经颇为认真地总结过一番上海滩所谓的“上只角”,并共同编成顺口溜。

如果我没记错,顺口溜是这样的:“卢湾北,静安南,长宁两条线,徐汇一大片”(不止双押,三押哦)。

长宁的主要在愚园路新华路。而所谓“徐汇一大片”,也只限于新乐、湖南、天平三个街道,且还不是这三个街道的全部。

最想讲一讲的,只有两点。

首先,黄浦区从来不是所谓的“上只角”。

车间里一位姑娘谈恋爱了,小姐妹们纷纷问她,男友住哪里。那时,地段确实重要到成为了择偶标准之一。她说在黄浦区呀。大家马上劝她,黄浦区么,名声好听呀,大楼房子,里向墨墨暗的呀。老大一个层面,只有两头两个厕所,屋里还是要用马桶的呀。

注意,这可不是少数人的见解,而是一种共识哦。而且当年诋毁大黄浦的,往往还是不住在所谓“上只角”的徐汇人。

其次,徐家汇也从来不是所谓“上只角”。非但不是,徐家汇还只是城乡结合部。

一位住在徐镇老街的姑娘嫁给了一个住在淮海路的小子。那小子其貌不扬,当年也没什么钱。小姐妹们纷纷问她为点啥。那姑娘语出惊人:世世代代这样,该调调味道,改良改良品种了。

个中意味,自己去品。

不可否认,所谓的“上只角”,是有硬件标准的。用当年的话来讲,就是煤卫齐全(小夫妻独用基本是梦想,至少要与一大家子自己人合用),钢窗打蜡地板。这后一条,连很多新式里弄也会被排除在外,比如延安路四明村,那里是木窗(静安别墅和愚谷邨好像也是木窗?)。其实,四明村以及其他很多新式里弄还是算“上只角”的。

当然,各个区都会星星点点地有些符合或接近上述硬件标准的房子,连老城厢也有,如大东门的金坛路21弄?但不成片,充其量只好算“上只点”,成不了“角”。

不过,所谓“上只角”也有软件标准。至少夏天男人不赤膊,女人不外出乘风凉,睡衣拖鞋不上街,衣衫不整不出门,讲话不仅不哇啦哇啦,而且好言话不讲两遍,一般言话也只讲半句,所以邻里基本不相骂。

其实,在这些表象背后,是老上海人的做人方式。识相、低调与精致这三大特点,只有在所谓的“上只角”才能得到最多的证明。至于邻里间那种意在言外的潇洒谈吐,和确认眼神的会心一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契,没在所谓的“上只角”深耕过的人,是很难发现和体会的。

难怪徐家汇的小姑娘要调调味道了。

1970年后,所谓“上只角”,已经与老南市没多少差别了。

街坊邻里,相骂之声,真是“大吵三六九,小吵日日有”。拖鞋上街,比比皆是;一开口,总归爷在前头,娘在后头(指“戳那”一词。其意自揣,恕不挑明)。非如此,话也讲不下去。

最近有篇文章不无嘲讽地指出:现如今,你们老上海津津乐道的“上只角”,已经转移了。去了古北、陆家嘴以及别的什么高档小区。还洋洋得意地说,那里的房主,一多半是新来的各地精英哦。

从硬件上讲,当年的煤卫双全(且完全独用),钢窗打蜡地板,已经从当年的“顶配”堕落成了经济适用房乃至廉租屋的“标配”。

可怜的是,连你的“标配”也依然以当年的标准为标准,一点创新也没有。真让人瞧不起。有本事你“创新”出一个新世纪住屋的“标配”来,比如“三卫三卧”?

而从软件上讲,现在,连普通小区都独门独户,大家关紧大门,老死不相往来,怕是很难形成什么高级到令人羡慕的社区文化的吧。

我只说个bug。

一是,小区不管高档低档,一提到业委会换届,一提到物业更替,一百个业主能有一百零一种立场,神仙也难撮合。另一个是,小区里碰到让车,多半先是白板对煞,继而喇叭狂鸣,最后下车互怼吧。

这恐怕不是什么个别现象吧。

所以,想听真话么?我以为,所谓“上只角”是没法转移的,她只会消亡。

若真有人要问,现在,上海滩的所谓的“上只角”到底在哪里?

我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

魔都再无“上只角”。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