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确幸”是来自于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的现代汉语,由此成为了网络流行语。意思是心中隐约期待的小事刚刚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种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与满足。
《真好呀》是由日本筒井共美和吉竹伸介共同创作的,与村上春树都是日本人,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也同样细腻。
筒井共美是知名编剧,电视剧《响子》,电影《宛如阿修罗》均获得大奖,还著有散文和小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艺工作者。在他小的时候,他体弱多病,不擅长运动,父母离异,这些难过的事情在他心中留下了很多记忆,但是等他长大后,这些记忆却模糊了,乐观向上的他记得的只有“真好呀”。
正是基于这样的童年记忆,他把这些小故事写出来,想要帮助更多的小朋友,发现生活的小惊喜,学会把讨厌的事、尴尬的事、令人不安的事,都换个角度想想一想,变成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比起筒井共美,吉竹伸介更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悉。他的《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有理由》等绘本故事,得到了大朋友、小朋友读者的一致喜欢。在《真好呀》里面,他负责的是插图,比起绘本故事,画画的篇幅和创作空间被大大压缩了,但是他以一贯细腻、幽默的笔触,为文章增色添彩。
这是一本关于儿童日常生活的小故事集,在他们小小的心里,有把一切不快乐变成快乐的魔力。比如不能当运动健将,和运动健将成为朋友真好呀;摔伤了膝盖,戴上了护膝,在上面画了一朵花真好呀;睡不着觉,想一些小心思真好呀。
翻开目录,只要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一幅画里面都有一只小猫,它或者在吃饭,或者在跑步,或者在窗外远眺。为什么会有一只猫呢?原来很多故事里都会出现这只猫。它是这些故事的亲历者、观察者和倾听者。
圭介的爸爸去了国外工作,让他感到很寂寞。结果他在公寓外的楼梯上看到一只猫咪,是一只三花猫。于是他坐在猫咪身边,开始跟它聊天。后来猫咪也不见了,感觉更寂寞了。结果大家都认识那只猫咪,还提议做一份《猫咪日报》。于是《猫咪日报》把前面的故事都串联了起来,比如广树剃光了头,绫香光着脚走进樱花地毯、小信和妈妈一起做甜甜圈等等。
让孩子读这本《真好呀》,让他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把“坏事”变“好事”,也印证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对情绪的管理有了更多的认识,让坏情绪多了转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