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水流远
此篇为老师一周一稿第17稿!
当我看到“华为狼性文化的核心:紧盯目标、拒绝借口”这句话时,想到了我六月二十七日跑步时的感悟“如果你想干一件事,哪怕有任何阻碍,你也会想尽办法克服;如果你不想干一件事,哪怕有诸多便利,你也会找借口不做!”再结合有家长提到,看到我朋友圈能坚持跑步180多天,也特别希望这样的毅力能感染到孩子们,我就想到最近两个周末看的书中的方法,结合起来似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将之整理一下,方便大家都能了解这个好方法,这样也算是把我看书的内容输出,也可以验证书中内容是否有效有用了!
《极简学习法》是根据清华北大学生的学习经历总结出的学习方法,书中提到:“一个人怎样才能把一件事坚持下去呢?其实符合一个要求就行:得到大于付出。即:得到-付出> 0。但是,学习能获得的东西一定是有上限的,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能做的就是降低付出。”书中给出了降低付出的方法!请看图片!
图片截自《极简学习法》
那其实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上周末看的《微习惯》了,微习惯的好处是微到你不可能失败,而一个人的一个习惯的养成时间并不是我们熟知的二十一天,而是根据坚持事情的难度根据个人的反应而有所不同,“一个行为变成习惯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6天,但不同行为所需时间相差很大,从18天到254天不等,这表明人们将习惯自动化所需时间千差万别。”《微习惯》第34页
说实话,现在的我每天都很忙,当然似乎也没有忙出什么成果,但一到放假时间只要不加班,我还是想多看看书多学习,而此时因为时间无比珍贵,所以看书也会把自己认为有用的摘录下来,好的方法就会直接拿来使用以验证是否有用!《微习惯》里提到的以及结合我自己孩子的特点,特为奔腾制定了符合他们的特点的三个微习惯:每天一个俯卧撑,每天自己吃饭,每天写一个字!可喜的是孩子已坚持七天了,大多时候都是自己完成,自己在表格上去打√,偶尔有吃饭磨蹭时,会提醒他如果不能按时吃完饭,那一栏就不能划√了哦,他们就会主动完成!
那么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把微习惯真的变成习惯了呢?判定的标准是如果某一天你不坚持你觉得浑身难受那说明微习惯成为自己的习惯了,那就可以开启下一个微习惯了!但在执行微习惯时,切记不要贪多,凡是心里抵抗的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那就只需要完成最低量就可以了,当然,如果确实自己大脑已经愿意接受改变,那也是可以多做几个,以自己的状态来决定是否增量!
就如我最开始跑步1.6公里时回到寝室就瘫在那不想动,其实按《微习惯》中的说法是因为大脑拒绝改变,但我会强迫自己逐步提升到每天2.4公里,再到3公里,再到最近的4公里,就发现跑三公里之前都很累,但过了三公里就开始享受运动的乐趣了,有时会有越跑越快乐越跑越想跑的感觉!当然如果你问会不会累呢,肯定也会累,但跑到最后似乎已经忘记自己在跑步了,就只想着跑,再跑,接着跑,可能真的如《微习惯》中所说的大脑已经在接受这个改变了,也正如《语文课超有料》中所说的“如果你习惯每天运动,就会非常享受运动后舒服、放松的状态;如果你不得不有一段时间停止运动,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而看到这又会觉得这正好是《微习惯》中提到的已经成为习惯的判定标准,忽然觉得这三本书似乎在等着我去见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微习惯的可行性,坚持的必要性了!
而这些书中可以看出,学习和运动的方法绝不可一来就贪多,需要一步一步地来;不可贪快,因为大脑会不适应,会有反抗,需要更多的意志力,而这非常耗精力!
当然目前看到清华北大学生总结出的方法是“输入,消化,输出”!并不是大量练题,因为这样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而这样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压力大,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要把一个知识点确实学透学精,然后能够遇到各种变形题都可以应对!看到这会更加理解学校提出的一课一得,精准化分析后的教学设计了,也很明白讲课不是图老师讲完课,而应该追求学生是否能消化老师讲的知识点,是否能准确运用知识点了,看完书后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有时候我在想,学生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提高成绩,我想当他足够信任老师,老师也足够信任他时,那他的成绩会突飞猛进的!
世纪语文乐园:有喜欢写作的初中孩子们的作品,有愿意与学生坚持一周一稿的老师的作品,有实践后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