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九院疫情防控:责任与担当

2021年08月16日21:41:06 资讯 1301

  作为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护理团队中的一员,儿科五官科护士长康春凤,在首批支援六院医疗队伍中以一名资深护理人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她不惧疫情带来的危险,带着院领导和护理部对她的信任抗战在疫情一线!

郑州市九院疫情防控:责任与担当 - 天天要闻

  8月4日,当得知医院要派护理人员进行外出支援任务时,她第一时间主动向白院长和护理部侯主任请缨参战。领导们略有迟疑,因为担心她身体会承受不了未知的风险。是的,她已不再年轻,46 岁的年纪在护士中已属于老大姐,身体方面当然不如二十几岁的年轻护士们。但是她坚信自己能够克服这些表面上的困难,康春凤:“我有着二十六年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心中有饱满的工作热情,这些一定会支撑着我保质保量完成此次支援任务。”

  刚到达驻地后,康春凤主动找到带队王丽萍护士长表明心迹:“虽然我在护理组年龄最大,虽然我是护士长,但是不要给我任何特殊关照,该上夜班就上,不要难为你排班”……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去做的。

  8月5日晚上8点,接到进驻六院任务后,作为第一组带队组长,她带领四名护士和一名医生率先到达了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在夜幕的笼罩下,大家手握拳头,留下了一组珍贵的照片,大家共同加油打气:“我们要做好与六院的交接工作,给后面的同志们开好头,一定要圆满完成各班次任务!”

  带着出征前院领导的嘱托,大家分散到了四个楼层进行工作交接。此时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即使一动不动也已是汗流不止,但是康春凤不仅要在昏暗的楼道里四层楼上上下下的来回查看病人,还要叮嘱各位组员:“26床高龄,身体极度消瘦,夜间起床上厕所有跌倒风险,一定要加强巡视,进行协助;15床情绪不稳定,加强心理疏导,避免出现过激行为……”克服了严重缺氧带来的生理挑战,她和她的团队终于完成了第一个夜班工作!

  8月7日,接到转移护送58名患者至登封郑州阳城医院的通知后,刚刚下夜班的康春凤没有休息再次投入到了转送工作中,她带着第一批217号至221号五名患者先行出发。与她同乘一辆救护车的是一名年轻的姑娘,她面对被转移的安排心里充满了焦虑不安,连声追问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她一路上不住的流着眼泪。康春凤充满温情地安慰她:我们转移到了登封是为了你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和休养,那边的住院环境更好,你放心吧,有我们陪着你呢,你什么时候回家我们再走,有不开心的事及时告诉我,这是我的电话号码”……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康春凤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着护理人的使命。接下来的日子里,康春凤的护理小组负责20名结核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马不停蹄来到登封阳城医院,一切都是陌生的,她带领自己的团队从零开始,将病人一一安顿好。为了尽快地有序开展工作,值夜班时,她推着车子打着手电筒到一楼大厅堆积如山的物资中去领取科室需要的各类物品,一次、两次……她忘记了疲惫,忘记了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直至天色渐亮。刚开始组里人员少,每一楼层只配备一名护士,到了取饭时,她和组里的年轻人一同并肩工作:巡视病房、处理执行各类医嘱、测量体温、为病人领饭打水、在病房里为病人进行健康宣教、严格执行病房的消杀清洁工作控等等,一样都不少,一样都不落。她常常能够敏锐地发现科室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积极向樊晓洋主任、王丽萍护士长建言献策。

  连日的劳累、精神紧张、黑白颠倒让她出现了胃疼不适,刚开始她不想给团队添乱,疼的时候就蹲下来忍忍,两天后发现还是不见好转。担心影响工作,才悄悄地告诉樊晓洋主任,请樊主任帮忙开点药。

  8月17日是她十三岁儿子的生日,她不能给予陪伴,不能送给孩子礼物。康春凤:“我想我的实际行动就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那就是:责任与担当!我想对儿子说‘孩子,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人’。”

  平日里的康春凤就是这样的内敛的人,作为九院一名老员工,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同事们评价她永远都是默默无闻的那个人,淡泊名利,从不去与人争什么,只是踏踏实实做事,在护理岗位上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她在坚守什么?或许她记录本上的一句话给出了我们答案:“我爱九院 ,爱得深沉,因为九院记录了我的整个青春年华!”

  在接下来的支援日子,康春凤说:“将继续努力工作,不辜负领导给予的信任,圆满完成此次支援任务!”(黄敏)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