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男配圣母?请不要这么粗暴

这部片等的很苦。


预告片惊艳。


有我最爱的华语女演员。


有我相当爱的华语男演员。


有堪称精品保证的制作团队。


更有诱人的片名:




桂纶镁+杨祐宁主演,导演张耀升是《阳光普照》的编剧,他也是钟孟良团队成员。


这几年,钟孟良出品就是精品保证,这次《腿》钟孟良也是亲自担任摄影师,贡献了一场大师级光怪陆离的映画。



桂纶镁这几年跟前几年的周迅一样,接片稀少。


电影之外,几无露面,不惜才华浪费。


2018年拍完《南方车站的聚会》之后,数年之间,就回本土接了这一部《腿》。


可片名里的《腿》,居然不是她的腿!


电影入围了金马奖的最佳剧本。


桂纶镁也毫无悬念的入围了最佳女主角,最后败给的是《消失的情人节》里的李霈瑜。


看《腿》过程中,我就感觉,这部电影在普通观众面前,口碑好不了 。


把一个原本不算特别的爱情婚姻故事,修剪雕琢的如此偏锋,再辅以桂纶镁演法上的刻意怪异,可能会让人不适。



更重要的原因是,电影里的丈夫是当下网络文化定义下的标准渣男


他不止渣,他还振振有词,还占用电影大量篇幅为自己辩解。


而电影里的妻子刚好又是当下网络文化定义下的圣母,非常不女权。


由内及外,很难讨舆论的喜了。


一看豆瓣,果不其然。



可我向来反感以这种道德标签去简单粗暴的区别角色或作品。


你有你的情感逻辑,而角色有他自己的。


如果都一样,那才是寡淡无味。


而这条《腿》,在妖艳的摄影,在怪异的喜剧包装,在隐喻无数的外延之外,真正在问的其实是那个一直存在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深爱和怀念,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呢?



桂纶镁在片中一直寻找的那条黑化的腿,就是她对逝去的爱的最后这层追问。


我觉得桂纶镁这个角色的跟《我不是潘金莲》有一样的精神内核。


但不一样的是,桂纶镁是以荒诞到诡异的方式呈现出来,甚至有点扭曲。


不是更加搞笑了,是更加悲伤了。


所以,很多人不喜欢《腿》的部分,却正是我喜欢的原因。


以无情渣男的内心困境,对比无脑圣母的内心困境,最终巧妙的解释着、掩饰着他们共同的悲伤。



如果你不相信他们的悲伤是真的,那你就无法相信这部怪异的电影。


而我相信。


故事以一场古怪的死亡开场,丈夫在医院里不治身亡,妻子却穿着舞服为他送行,还要求在灵车上放华尔兹舞曲。


然而悲伤是真的,舞也是真的,死亡,当然更是真的。


可灵车行到一半,舞曲放到正酣,挂着泪的妻子突然要求灵车掉头回医院,她要为丈夫找回被医院锯掉的腿。


后续故事分两条线,一条是以丈夫的视角,辅以第一人称的旁白,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



他们都是漂亮而古怪的人,和世界充满隔阂感,跳舞是他们和世界沟通、和对方沟通的主要方式。


这层“古怪”是电影的根,深度解释着两个人后续所有的情感逻辑。


当丈夫的腿不能跳舞之后,他和妻子之间唯一的沟通渠道,消失了。


可即使无法沟通了,即使极尽破碎了,爱这种东西,也不一定会随之消失。


这是应该被理解的悖论。


这条故事线中,有很多漂亮且情绪统一“古怪”的戏。


妻子第一次带丈夫回家吃饭的镜头摆设,以及一言不发只顾吃的父亲。



丈夫在鞭炮海里被折磨,那一段的精妙配乐以及独特运镜。



丈夫背对着巨幅婚纱照给妻子洗脚,而妻子讲的那个“下面羊死了”的情色笑话。



都是在丰富注解着他们之间独特而古怪的相爱方式,进而让你站到他们两人中间的地方,去来回观看他们.


电影的另一条故事主线,则是无理取闹的妻子去医院寻找死去的丈夫被锯掉的腿。


“之前是你签字说不要了,现在扔掉了你又要找回来?”


这一层荒诞的追寻,就是妻子表达悲伤和爱的另类方式。


这一部分,也有很多好戏。


在血色垃圾堆里翻找的恐怖艳丽。



送尸过程中,顺便去风俗店的司机。


那句“千山远行,一路顺风”。


还有最后桂纶镁在运尸车上冉冉升起的荒诞画面。


我喜欢导演没有让这一路的追寻很苦情,而是错位的黑色和讽刺。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多多少少理解了她和丈夫之间的感情,也理解了腿对于她的意义。


那是忏悔,是原谅,是亲密,是激情。


所有的荒诞和古怪之下,有一条非常连续的情感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