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卫星数量为何美只要24颗GPS卫星就够了,我国北斗却要55颗

现代科技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在衣食住行的“行”中,改变人们出行方式的除了日新月异的各种交通工具,还有一种极为重要的发明,那就是电子地图。以往,人们都使用的是传统的纸质地图,不光在阅读上有一定难度,往往还会有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容易给人造成误导。电子地图克服了这些缺陷,只需要在智能设备上下载一个小小的软件,就能将周围环境一览无余,还能对路线进行实时导航,这都是卫星定位系统发展带来的便利。

如今,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正式投入了使用。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导航系统GPS只用到了24颗卫星,我国的“北斗”却要55颗,这是什么原因呢?来听听专家的答案。

这个问题专家早就分析过:卫星虽然在无垠的太空中航行,但毕竟是要围绕地球运转的,所以是需要专用轨道的。如果不合理分配各颗卫星的轨道,极有可能在太空中发生“交通事故”,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碎片也会对之后的飞行物造成影响。

所以,卫星的运行也是讲究先来后到的,卫星越早发射,就能越早抢占专属轨道,美国是第一个发展卫星定位的国家,因此给GPS系统发射的24颗卫星可以随意选择属于自己的轨道。

既然卫星是围绕着地球这个球状天体运行的,那么自然是离地球越近,轨道就越短,定位也就越精确。美国的GPS卫星由于其发射的时间优势,选择的轨道都离地球比较近,因此不需要太多卫星就能够做到精确的定位。中国的北斗卫星发射时间较晚,就只能选择更远的轨道,所以需要比较多的卫星来协助定位。

其实,虽然我国总共发射了55颗北斗卫星,但北斗导航系统的基本运行只需要35颗就够了。那我国为什么要发射这么多的卫星呢?这实际上是出于长远的考虑,如果之后卫星需要更新换代,必须得保证一定数量,才能在更新的同时也保证系统的顺畅运行。

美国和中国的卫星在布局上也有不小的区别。美国的GPS卫星采用的是6轨道且每条轨道4颗卫星,而北斗导航系统是采用的我国独创的三种轨道混合布局,在保证覆盖面积的同时增强了定位精度,因此需要更多的卫星数量。

这样看来,虽然北斗系统比GPS系统多了近一倍的卫星,但并非因为技不如人,而是通过我国人民的智慧,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之路,完美解决了更高轨道带来的难题,也为将来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新时代科技的产物,虽然在普及率、稳定性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还是比不上老牌导航系统GPS。但在不久的将来,北斗系统一定会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向世界最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