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千日战争”规模最大的一场战斗 哥伦比亚从此一蹶不振

120年前,即1900年5月27日,哥伦比亚小镇帕隆哥罗附近持续两周的战斗终于结束。一年前,即1899年哥伦比亚自由党与保守党之间爆发内战,因为政治运动造成的战争总是难以避免,但这些战争都没有像这场战争一样残酷、血腥、旷日持久。1899年10月,拉斐尔·乌里韦领导自由党人发动起义,至1902年11月,乌里韦等自由党主要领导人宣布投降,战争结束。这场战争持续了1130天,被哥伦比亚称为“千日战争”。

战争的起因非常传统:1898年,执政的保守党再次赢得议会大选,作为反对派的自由党指责投票结果是人为操纵的,因此拒绝承认投票结果。图为宴会上的保守党,左侧是一挺加特林机枪。

这类冲突现在都是在网络上的口水战,而在当时的哥伦比亚却更加直接。拉丁美洲自由主义者与哥伦比亚自由派的火爆脾气让他们采取更为激烈的行动。 1899年武装起义在哥伦比亚多地爆发,最终导致了一场持续三年之久的内战。图为哥伦比亚军事学院的师生,他们都站在保守党一方参加内战。可以看到他们的军服完全是德国风格。

邻国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都是自由党当权,他们自然会支持哥伦比亚“志同道合者”的行动,这让哥伦比亚的局势更加恶化。两国出钱出枪出人,支持哥伦比亚自由党的武装组织。保守党方面则拥有哥伦比亚的正规军,因此最终在几乎所有省份的战斗中获胜。图中坐在椅子上的就是保守党将军拉蒙·冈萨雷斯·瓦伦西亚。

自由党当时只在哥伦比亚的巴拿马地峡处占据优势,“千日战争”结束后,在美国的策动下,哥伦比亚当地的自由党和难民宣布脱离哥伦比亚独立,成立巴拿马共和国。这样美国觊觎已久的巴拿马运河建设工程终于落尽了他们的口袋,而因为“千日战争”造成哥伦比亚国力衰退,是巴拿马独立出去的主要背景。图中右侧就是自由党将军毛罗·穆里略,因为皮肤黝黑,被称为“黑毛罗”。

无论是参战人数还是伤亡数字,帕隆哥罗小镇的战斗都是“千日战争”中最大的一场。根据不同消息来源,自由党军队人数7000~10000,保守党方面则为12000人,随着增援部队的抵达,人数增加到18000人。尽管保守党拥有国家军队,但还有相当部分的力量是没有穿军服的民兵组成。

自由党一派使用红色旗帜,旗帜中央有一个大写的白色字母“L”,是“自由主义者(Liberales)”的首字母。保守党则手持哥伦比亚的黄蓝红国旗和中央有大写字母“C(保守党Conservadores的首字母)”的蓝色旗帜。图为保守党将军贝尼托·乌洛亚站在一群民兵当中。

从军事角度来看,帕隆哥罗的战斗没有什么好说的,没有复杂的计划和战术行动,只是在一片空地上进行正面进攻和反攻。战斗通常以砍刀结束,占据优势的一方会把另一方士兵的头颅砍下。图为自由党一方的民兵。

血腥的战斗持续不断,为缓解疲劳提高士气,双方为参战人员大量分发未经稀释的50°朗姆酒,其中还混合了可卡因。这样的鸡尾酒让士兵们无惧死亡,甚至不会感到伤痛,更不会注意无人掩埋的数百具尸体在高温环境中腐烂发出的恶臭。图为自由党一方的娃娃兵。

双方民兵没有明显的区别,从这些照片上根本无法区分两者。比如这张照片,有人说他们是保守党一方,因为举着一面类似哥伦比亚国旗的旗帜。但又同时有资料表明,照片中的是自由党的民兵。

经过反复的战斗,自由党一方守住了帕隆哥罗,但最终因为伤亡惨重只得撤退。在两周的战斗中,自由党一方有1000多人丧生,1700人受伤,另有1100人失踪。这是来自巴拿马地区的自由党民兵,当时巴拿马还没有从哥伦比亚独立出去。

保守党一方约1500人丧生,受伤2800人。尽管保守党最终占领了这座小镇,但仍有许多零星战斗爆发。图为披挂子弹带的自由党民兵。

“千日战争”对哥伦比亚的破坏是全方位的。哥伦比亚从拉丁美洲的地区强国,变得一蹶不振。图为自由党在其控制区发行的钞票。

现代哥伦比亚艺术家绘制的“千日战争”油画,揭示了内战的恐怖一面。

帕隆哥罗战场留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念碑(左),这并不是发生在中世纪,而是有了电话、汽车、照相机的20世纪。最后这些遗骸被埋葬了,并在原纪念碑的基础上竖立起十字架。十字架的底部绘制了这张纪念碑的原始影像,以及当时参战人员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