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警-700首批入役的障碍和数量推演

空警-700再次亮相,可能作为入役前最后测试飞飞行了。这款新质预警机可能取代空警-200空警-500早期型,成为中国空/海军陆基通用预警机,极大简化中国战术预警机的后勤成本、提高中国多维一体全域战能力;

空警-700取消了空警-500A机头、上机身诸多“鱼骨”感应系统,改为大阵列雷达;机头进行加粗,可能安装大型光电系统或者监视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Surveillance Infrared Search and Track -SIRST)探测、定位隐身飞机弹道导弹、精确制导火箭弹、高超声速攻击导弹;机头下部也加装雷达用于探测海面和下部空域的战情;此外,机身后部侧机身的“板砖”比空警-500A明显加宽、增厚、加大面积,说明探测精度有所提高,应该达到了消除探测战区空域/地域盲区的技术水准;

作为新型号,它可能仍处于初期生产阶段。参考中国预空警-500的生产周期,结合航空工业集团的多任务协调能力,年产量可能在个位数至十余架之间;

空警-700还没有投入现役,所以许多状况需要入役后才能解决,若空警-700采用新型数字阵列雷达(AESA)和一体化电子战系统,通过实用评估才能扩大生产。 它的平台与运-20运输机等平台的产能分配存在联动,需优先保障战略装备的交付。

美国E-2D预警机年产量约5-6架,空警-700若定位为海/空军通用型号,产能可以参考对此类节奏;

目前,中国已建成高度自主的预警机研发体系,关键子系统(如雷达、通信设备)国产化率较高。随着技术定型和生产流程优化,未来产能可能显著提升;但是,西方对精密传感器、高端芯片等技术的封锁确实构成挑战,中国生产集团可通过以下路径逐步化解:

中国电科等企业已实现氮化镓(GaN)器件、数字阵列雷达技术的自主化,部分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空警-500的雷达系统已完全国产,空警-700可能进一步集成更小型化、低功耗的改进型号。

通过军民融合政策,华为海思龙芯等企业的民用技术转化至军用领域,14纳米及以上制程芯片可满足大部分需求,7纳米等先进制程通过特殊工艺(如芯片堆叠)实现功能替代。

通过非西方供应链(如俄罗斯、东南亚、中东)获取次级精密元件,或利用商业卫星、民用设备拆解重组关键部件。强化国际合作,例如与巴基斯坦沙特联合开发技术,间接突破封锁;

采用模块化架构和软件定义无线电(SDR)技术,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增强系统抗制裁韧性;

空警-700基于运-9改进型运输机平台,其起降条件更适合陆基部署,主要服务于空军和海军岸基航空兵;

中国海军航母目前依赖空警-600(固定翼弹射型)和直-18J(直升机预警机)。空警-700若需上舰,需大幅优化机体尺寸与起降性能,现有信息未表明其设计针对航母适配;

空警-700在中国海空军地位如何呢?中国空军承担国土防空、远程战术指挥等任务,需大航程、高滞空时间的预警平台。换发以及拥有空中加油能力的空警-700可以达成它的期许;至于中国海军,侧重海上态势感知、舰队协同作战,可能更依赖专用舰载预警机(如空警-600),但是,岸基预警机可以为海军提供中/近海态势感知。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