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作为重要资源,在工业领域占据重要位置。中国有着丰富的稀土资源,在贸易战中,掌握一张王牌。5月13日,中国开放了四家稀土制造商的出口许可,其中就包含了面向德国大众汽车出口。
只是没有想到,德国就职仅仅10天的总理,向中国发起了三次挑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稀土“卡脖子”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从新能源汽车到导弹制导系统,缺了它,现代科技得瘸腿。今年4月,中国宣布对7类中重稀土材料实施出口限制,全球供应链瞬间绷紧神经。
不过,政策刚落地,中国就“网开一面”,4月底,包头天和磁材等4家企业拿到出口许可证,向德国大众汽车供货。消息一出,大众松了口气,直言和供应商保持紧密联系。
但许可证的发放可没那么简单,按知情人士的说法,每张许可证都得看人下菜碟。只针对特定客户,比如欧洲和越南的买家。至于美国?
中国商务部直接撂了狠话,要严打稀土走私,尤其是镓、锗这类战略性矿产。彭博社分析,中国这是“一箭双雕”,既保留限制政策的威慑力,又给美国留了道后门,只要按规矩申请,审批流程或许能走个捷径。
说白了,稀土这张牌,中国打得越来越“精细化”。全球产业链上,谁依赖中国稀土,谁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中国的稀土政策一收紧,各国立马开启“求生模式”。欧盟紧急启动“关键原材料法案”,计划到2030年将稀土加工能力提升到本土需求的40%;美国国防部则忙着给澳洲稀土矿企打钱,试图重建“去中国化”供应链。
连越南都来凑热闹,宣布要投资5亿美元开发本土稀土,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一辆高端电动车需要约2公斤稀土磁体,而德国车企每年进口的稀土磁体中,80%来自中国。这次中国发放许可证,看似给了德国喘息机会,但默茨政府显然没领情。
转头就拉上菲律宾搞防务合作,摆明要在南海问题上给中国“添堵”。中国稀土政策的调整,本质上是一场“精准打击”。限制出口的7类中重稀土,正是军工和高端制造业的“命门”。
比如镝和铽,这两种元素能让磁体在高温下保持性能,没了它们,F-35战斗机的发动机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都得停工。难怪美国一边喊着“脱钩”,一边偷偷找中国谈判。
默茨上任10天,对华政策“三连击”
5月6日,默茨以325票当选德国总理,刚接过任命书就火力全开。10天内,他在联邦议院的首场演讲直接给中德关系泼了盆冷水。
默茨称中国是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伙伴,但转头就搬出欧盟的“战略去风险”计划,嚷嚷要减少对华单方面依赖。这话听着耳熟?
按默茨的说法,德国得把供应链分散化,鸡蛋不能全放中国篮子里。可现实很骨感,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德国企业对华依赖度不降反升,2023年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18%。
化工巨头巴斯夫一边在湛江砸下100亿欧元建厂,一边在董事会上表决“支持去风险”。他公开表示对中俄关系“深感担忧”,还喊话中国“必须为结束俄乌冲突出力”。这招“道德绑架”玩得溜,仿佛中国手里攥着和平协议的开关。问题是,中国早就在劝和促谈,默茨这顶“责任帽”扣得未免太急。
更讽刺的是,德国自己还在偷偷买俄罗斯天然气。能源智库Agora的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通过印度转口的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暴增300%,被媒体抓包后,默茨的发言人只能支支吾吾。
默茨强调印太安全对德国至关重要,转头在5月15日和菲律宾签了防务协议。两国约定在网络安全、国防装备上“搭伙”,德国军舰未来怕是要在南海刷存在感。
菲防长特奥多罗还不忘踩一脚,表示中国“非法”单方面试图占据大部分南海地区。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倒是装起了中立,只为维护规则,不针对谁。可中国外交部回应,挑事的明明是菲律宾,停止无端指责。三招下来,默茨的算盘很明白,既要中国市场,又想学美国“两头吃”。
中德博弈,谁在“骑墙”?
默茨的对华政策,处处透着“纠结”。2月他还在电视上放话要带欧洲脱离美国独立,转头又向特朗普表忠心,美国永远是德国铁哥们。
德国工商大会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德企反对对华脱钩,尤其是汽车、机械和化工行业。但政客们为了选票,不得不迎合“反华情绪”,绿党要求审查所有对华投资,自民党则推动立法限制关键技术出口。
默茨的平衡术堪称走钢丝,经济上,德国车企可不敢跟风去风险。大众、宝马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真要硬拆供应链,先急眼的怕是自家企业。
但政治上,默茨显然想借对华强硬立威。毕竟,前任朔尔茨被批对华太软,导致德国在欧盟话语权下滑。如今默茨上台,摆出一副重振德国领导力的架势,甚至放话要打造欧洲最强军队,背后还靠着放宽债务上限的钞能力。
问题是,中国早就把话挑明是机遇,不是风险。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德贸易额逆势增长12%,默茨若真把中国当假想敌”,德国经济的“基本盘怕是要先崩。
稀土争锋、政策博弈、防务暗战,中德关系这盘棋,默茨刚走了三步,就摆出既要又要的复杂棋路。但国际政治不是过家家,中国手握稀土和技术市场,德国依赖出口和供应链稳定,硬碰硬的结果多半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说到底,去风险”不如“控风险,合作永远比对抗划算。默茨若真想带领德国重回增长轨道,或许该学学中国的一句老话,和气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