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凌晨突然开战,2架印军战机被打下,巴基斯坦赢下第一局

2025年5月7日凌晨,酝酿已久的印巴冲突,终于迎来了一波总爆发。

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ISPR)发言人乔杜里中将证实,印度军队在当天凌晨对巴基斯坦本土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动了大规模导弹袭击,目标涵盖至少9处地点。

据官方通报,印度从多个边境方向发射的导弹,分别打击了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Muzaffarabad)、科特利(Kotli)以及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巴哈瓦尔布尔(Bahwalpur)等地。

另外,位于巴哈瓦尔布尔地区的马克兹·泰耶巴宗教学校(Markaz-e-Tayyeba)也遭到袭击。目前,袭击已造成至少3名平民死亡,12人受伤,包括一名儿童。部分区域出现断电,穆扎法拉巴德市一度陷入黑暗。

印度军方随后发表声明,承认实施了代号“辛多尔行动”(Operation Sindoors)的军事打击,总共有 9 个地点成为袭击目标,巴基斯坦城市共被击中了9枚导弹。

印度称目标是“恐怖主义基础设施”,这些设施据称曾策划和指挥针对印度的安全袭击,包括4月22日发生在帕哈尔加姆山谷、造成26人死亡的枪击事件。

印度方面强调:“此次行动重点明确、慎重谨慎,且不会引发局势升级。巴基斯坦军事设施未成为攻击目标。” 印度陆军还宣称,“正义已经得到伸张”。

然而,实际情况远比印度描述的复杂。根据巴基斯坦军方披露的信息,印度导弹袭击不仅涉及敏感城市区域,还包括宗教场所。

尽管印度试图以“反恐”为由降低冲突性质,但袭击造成的平民伤亡与宗教设施损毁,已引起广泛谴责。

【巴基斯坦迅速反击,称击落两架印度战机】

面对印度的挑衅,巴基斯坦做出强硬回应,并以实际战绩赢下了开局。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7日凌晨表示:“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展开报复。”

随后,巴基斯坦空军启动紧急战备状态,并在数小时内成功击落两架侵入领空的印度空军战机。

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ISPR)总监艾哈迈德·谢里夫·乔杜里中将透露,被击落的战机均为印度现役主力机型,坠毁地点位于巴控克什米尔附近空域。

这一行动标志着巴基斯坦首次在实战中击落印度战机,也是自2019年印巴空战以来,双方之间最为激烈的直接军事对抗。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武装部队正在准备全面反击。据知情人士透露,巴基斯坦情报部门已锁定多个印度境内目标,并计划通过无人机、远程火炮以及特种部队联合行动进行报复。

【印度的“克制”与实质挑衅】

尽管印度方面声称“行动表现出相当大的克制”,但此次袭击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已远远超出常规“反恐”范畴。

印控克什米尔袭击发生地穆扎法拉巴德距离实际控制线(LoC)仅数十公里,而巴哈瓦尔布尔则深入巴基斯坦腹地,表明印度具备跨线纵深打击能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印度选择使用导弹而非空军执行任务,显然是为了避免飞行员被俘或战机被击落的风险。

这与伊朗此前对以色列的“一轮游”式打击如出一辙——不派兵员,只投入武器弹药,既显示武力威慑,又避免事态失控。

然而,这种做法并未阻止巴基斯坦的强硬回击。巴军方强调,将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报复,并已进入全面作战准备状态。

【美国表态:特朗普呼吁尽快结束冲突】

就在局势升温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召开记者会,谈及印巴冲突。

他表示:“我们刚刚走进白宫大门,就听说了这件事……他们已经战斗了很长时间……我只希望这场战争能尽快结束。”

这番言论看似中立,实则释放出模糊信号。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尚未对印度采取实质性约束措施;另一方面,美国国务院仍在推动乌克兰停火谈判,不愿看到南亚再起战火。

因此,华盛顿正试图在支持盟友与防止局势失控之间寻找平衡。

【结语:一场蓄势已久的危机终于爆发】

此次印巴冲突并非偶然。自今年4月22日帕哈尔加姆袭击事件发生以来,印度便誓言要对巴基斯坦采取报复性打击。

尽管外界普遍认为该袭击系本地极端分子所为,但印度政府仍将其归咎于巴基斯坦情报机构“三军情报局”(ISI),并以此为借口强化边境军事部署。

如今,随着印度正式发动导弹袭击,印巴之间的紧张局势已从边境摩擦升级为国家间军事对抗。

而在俄乌冲突、中东动荡、中美博弈交织的全球背景下,南亚火药桶再次点燃,无疑给本已脆弱的国际安全格局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未来几天内,巴基斯坦是否会展开更大规模反击?印度是否会继续扩大打击范围?这些问题将成为观察焦点。

而对于世界而言,这场由一次恐怖袭击引发的国家间战争,或许只是更大风暴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