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战力不敌俄军?多次躲避胡塞武装,中国这次开了好头

2025年4月28日,美国海军 “哈里・杜鲁门” 号航空母舰上一架舰载战机及其牵引车坠海。媒体援引美国海军说法报道,这艘航母当时正在躲避也门胡塞武装的火力攻击。作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军在装备和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却在面对胡塞武装时显得力不从心。这场战役不仅让人重新审视美军的实际战斗力,也引发了关于现代战争装备与理念的深刻反思。与此同时,中国的军事发展方向似乎更加符合现代战争需求,值得深入探讨。

美军在红海的困境:装备与环境不匹配

红海是全球能源运输的重要通道,地缘政治意义重大。然而,这片狭窄的水域却限制了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发挥。此次,美军派遣“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两艘核动力航母进入红海执行任务,这一选择本身就存在战略问题。核动力航母的优势在于大洋深处的高强度作战,而红海狭窄的地理环境却让航母战斗群的机动性和作战空间受到极大限制。此外,美军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例如,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机的理论作战半径为1200公里,但实际作战中通常仅为810公里左右。这意味着舰载机从航母起飞后,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并迅速返航,无法长时间滞留在目标上空。这种短板让美军难以对胡塞武装实施全面监控,空中加油虽能部分缓解问题,但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作战效率低下的问题。

无人机频繁被击落:技术缺陷暴露

红海战役中,美军频繁使用mq-9“死神”无人机执行侦察与打击任务,但其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据统计,胡塞武装累计击落超过22架mq-9无人机,这一数字暴露了无人机的技术缺陷。mq-9在高空飞行时无法发射导弹,必须降至3000米以下才能完成攻击,这使其在低空飞行时容易被胡塞武装的防空系统锁定。

胡塞武装的防空能力近年来显著提升,他们广泛使用便携式防空导弹,如“9k38 igla”等型号,这些武器不仅成本低廉,还能对美军的无人机形成有效威胁。胡塞武装灵活的战术策略与地形优势结合,进一步放大了美军装备的弱点。这种“以小博大”的战术让美军在红海战役中损失惨重,也凸显了其装备体系在特定环境下的局限性。

美军战力是否真的不如俄军?

美军在红海战役中的表现引发了关于其战斗力的质疑,甚至有人将其与俄军在乌克兰的表现进行比较。俄军在乌克兰战争中虽然暴露出后勤保障和装备老化的问题,但其营级战斗群在低强度冲突中的适应能力较强。例如,俄军广泛使用无人机和电子战系统,在某些战斗中展现出较高的战斗效率。然而,美军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其战斗力真的不如俄军。美军的装备体系和作战理念更适合高强度、大规模的战争,而在红海这样的低强度冲突中,这些优势难以发挥。相比之下,俄军的作战风格更偏向灵活性和适应性,这使其在特定环境下显得更具优势。

中国的军事发展方向更符合现代战争需求

与美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军事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推出了“九天”无人机母舰、彩虹-7隐身无人机等先进装备,这些武器不仅技术先进,而且更加符合现代战争的需求。例如,“九天”无人机母舰能够携带大量无人机执行侦察与打击任务;彩虹-7隐身无人机具备高空长航时能力,可以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中国的作战理念也更加灵活。面对类似红海的低强度冲突,中国可以通过无人机母舰和隐身无人机实现24小时监控和高效打击,而无需动用航母战斗群。这种理念不仅降低了作战成本,也提升了战斗效率。红海战役间接证明,中国在军事发展方向上走对了路,而美军则需要重新审视其装备体系与作战理念,以适应现代战争的变化。

结语

红海战役是一次值得深思的军事行动。美军的失败不仅暴露了装备体系与作战环境的不匹配,也让人重新审视其在低强度冲突中的战斗力。而中国的成功经验则提供了新的思路,证明现代战争不仅仅是装备的比拼,更是作战理念的较量。未来,如何在不同强度的冲突中灵活应对,将成为各国军事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