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军上将问马斯克:如何打败中国?马斯克说完后,全都沉默不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20年初,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民间技术融入军事太空前景”研讨会上,美国空军上将约翰·汤普森向同来参会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美国怎么做才能打败中国?

马斯克

马斯克想都没想,就脱口说道:“我们必须停止美国的内斗,停止自我打脸,否则中国的经济规模最终必会超过美国。”

但没想到现场观众在听到这个答案之后,全都沉默不语,鸦雀无声了。因为他们深知,现在的美国已经无法停止内斗了。

美国国内为什么会有内斗?现在的美国为何无法结束内斗?相较之下,中国为什么始终能团结一致谋发展?这还要从美国的两党制说起。

两党制度由来已久,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两党制是美国政治的重要特征,但它却不是美国建国之时就有的制度设计,现有两党的诞生时间也相对较晚。

美国最早的政党为联邦党民主共和党,但那时并没有形成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制度。

到19世纪20年代,联邦党消亡,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辉格党,这时两党制才初步形成。

随后,19世纪40年代兴起的废奴之争又对两党进行了重构,主张废奴的辉格党和北方民主党人组成了共和党,主张蓄奴的南方民主党人则组成了新的民主党。

1860年,林肯代表共和党首次上台执政,拉开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轮流执政的序幕,美国现代两党制正式形成。

林肯

从两党形成的历史可以看出,虽然两党代表的阶层利益是不同的,政治观点在很多方面也是存在分歧的,但是至少还是求同存异的。

客观地说,两党制建立之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选民的政治参与,提升了民主水平,在建构政治共识、保持国家平稳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现在的两党却陷入了无休止的纷争,再也不可能出现共识,既成了美国社会分裂乱象的表现形式,又进一步促进社会鸿沟的加深。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国际格局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工业革命之后就牢牢占据世界经济中心位置的欧洲变成了一片废墟,而美国却凭借优越的地缘政治条件,趁势而起,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

但在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的工业生产和资本就都出现了过剩。为了帮资本找到新的流通渠道,帮助工业生产开拓新的市场,美国主要做了两件事情。

一件是支持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重建和复兴,另一件是携手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共同推进所谓的“经济全球化”,试图把整个地球变成它的原料供应地、产品销售地和资本投资地。

所以,经济全球化起初就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自私自利”的产物,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全球化却出现了不以美国意志为转移的变化。

全球经济双刃剑,应对不足引分化

在全球化初期,美国等发达国家积极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无非是为了利用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优势来赚取更多的利润,但没想到却带来了两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一个后果是,美国的大企业到海外投资建厂之后,都陆续关掉了国内的生产线,造成大量产业工人失业,导致失业率出现上升。

但这种影响主要出现在跨国大企业之中,如果中小企业发达的话,还是能吸纳这些失业人口的,但全球化带来的第二个后果,却又堵死了这条通道。这个后果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美国等国到发展中国家去投资建厂,初衷只是为了利用资源和侵占市场,从未想过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但没想到的是,它们在获利的同时,也在无意之中帮发展中国家培养了众多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

自此之后,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自主发展民族工业,很快就制造出了种类丰富、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随后,他们又利用美国建立的国际规则,把这些商品反向出口到了美国。

美国国内的中小企业都生产成本高昂,怎么可能是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对手,所以就在竞争过程中,纷纷破产倒闭,致使美国制造业特别是低端制造业出现严重空心化,造成大量中下阶层劳动者失业。

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工作技能也都比较单一,所以他们一旦失业,就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靠做钟点工、打零工等更低端的工作来维持生计。

但就在这时,又有众多外国移民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政策便利,纷纷涌入美国。

他们这些人虽然只能在美国做钟点工、打零工这些低端工作,但他们却要比美国本土人更加吃苦耐劳,更能接受低报酬,所以很快就挤占了本土人的工作机会,使本土人对他们越来越仇视。

如今,在美国中西部、东北部和五大湖等地区出现的“铁锈地带”,就是美国制造业衰败的主要体现,生活在这些地区的美国人民,大多境遇都比较悲惨。

然而在另一个层面,经济全球化又给美国的资本所有者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市场,给高级白领和高技术工人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平台,从而使他们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全球化的真正 “获益群体”。

之前的美国政府,一直是精英政治,普通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不高,精英阶层在制定政策时自然不会去考虑中下层人民的利益。所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美国社会中这两个阶层的差距就越来越大,贫富差距也越来越严重。

到2019年,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占国民总财富的比重高达35%,而后50%的人口财富占比仅有1.5%。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言,美国已成为“1%所有、1%统治、1%享用”的国家。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贫富分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两个阶层的所思所想都出现了分化,致使美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种族、社会价值及认知等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分裂与对立。

普通民众为了改变自身囧境,别无他法,就只能参与到政治中来,导致美国民众的政治参与度越来越高,这从美国总统选举中不断提高的投票率就能看出这一趋势。

社会分裂成定势,两党推波又助澜

正常情况下,政府本应该去设法弥补这种分裂。

美国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有担当精神的“政治精英”,但随着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度越来越深,民主党和共和党要想上台执政,就必须在两个阶层之间有所取舍,否则就会落入“两边都讨好,两边都得罪”的尴尬局面。

因此,在长期的选举斗争中,民主党就渐渐地站到了社会精英的一边,而共和党则渐渐站到了社会中下层阶级这一边。

表现在政治观点上,民主党一般是“自由派”,而共和党一般是“保守派”。

在具体政策上,民主党强调用外交方式解决分歧,主张扩大政府机构,赞同文化多元化,倡导经济全球化,支持堕胎和人体基因研究。

而共和党则崇尚武力,主张精简政府机构,推崇基督教精神,支持保守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堕胎。

在社会日益分裂的情况下,不论是哪个政党上台执政,不论他出台什么政策,都不可能得到两个阶层的一致支持。

稍一折中妥协,不但会被本阶层的选民骂为“叛变”,也会被对方阶层的选民嘲笑为“东施效颦”。

所以,他们与其费力不讨好,还不如先想方设法稳住自己的基本盘,所以,两党所出台的政策也就越来越狭隘,越来越短视。

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裂,如此恶性循环,找不到破解之道。

进入 21 世纪以来,民主党与共和党的意识形态化程度更加严重,两党党争极化问题也更加突出。

如今在美国,贫富差距、犯罪、移民、种族主义、枪械管制、毒品等问题泛滥成灾,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影响美国国运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一到解决方案上,他们又总是拘泥于自身利益,跳不出思维定势,所以纷争了这么多年,始终无法得以解决,反而还愈演愈烈。

在美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阶层分裂的情形,后来都是由于外患加剧,唤醒了美国人民的家国意识,使他们战胜了自私和险隘,最终不但同仇敌忾地战胜了外患,也弥合社会分裂,实现了社会层面的再统一。

对美国来说,目前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了他们最大的“外患”,民主党和共和党也确实在遏制中国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不同的是,他们都认为要“遏制中国”,在具体政策上却截然不同。

总的来说,民主党看重多边主义以及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的重要性,强调要在重要议题上,与其他国家建立国际合作,来共同抗衡中国。

而共和党则强调美国优先,主张与中国正面斗争和全面脱钩。

所以两党虽有共识,但却并未达成合作,反而还让对华议题左右了其他国内议题,使得国内更加分裂。

这充分说明,美国的两党制已经逐渐沦为了 “金钱政治”、“否决政治”、“短视政治”,变成了当今美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缺陷。

中国制度显优势,凝心聚力办大事

就在美国内斗不止,不知“危险”将至之时,中国却很好地抓住了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坚定不移促改革,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大国崛起之路。

这一成就的取得,完全得益于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

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新。

在利益平衡方面,我国的政党制度,能够有效倾听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切实做到既维护多数人的普遍利益,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诉求,进而增强社会凝聚力。

从党际关系来看,与美国竞争性政党关系截然相反,中国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之间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他们亲密合作、相增相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凝心聚力,有效避免了无谓的内耗,彻底杜绝了美国两党彼此倾轧的弊端,为国家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从决策效能来看,我国政党制度既强调决策民主性,又注重执行负责性。

在决策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智慧力足、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等优势,保障决策的科学民主。

在执行过程中,能够对出现的失误及时进行纠偏。

我国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美国两党制中 “否决政治”的缺陷,真正解决了在国家大事上“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实现了民主决策的高效务实和执行有力,提高了行政运转效率。

从民主质量来看,我国政党制度兼具选举与协商两种民主形式,开创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的民主政治新形式,更加充分地反映社会各方面成员的真实意愿,有效避免了美国两党制中 “精英政治”的弊端,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所谓“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判断一种政党制度的优劣,关键是看其治理绩效。

正是在这一政党制度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总量方面,我国GDP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23亿美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17.7万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我国经济占美国经济的比重,也从7.6% 追赶到2021年的77%,切实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超越美国也指日可待。

在经济结构方面,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成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工业体系,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有二百二十多项工农业产品销售到全球,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全球外贸第一大国、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切实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更是享誉世界的“基建狂魔”。

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在高铁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等方面均都实现了世界第一,切实改变了国家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科技创新方面,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商标注册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天宫、天问、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航母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也相继问世,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践表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日新月异,治理绩效日益彰显,已成为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背后的一个重要 “政治制度密码”。

正如一名国外学者所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保持了经济高速增长,数亿人得以脱贫,事实已经证明了中国的政党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中国崛起是必然,欢迎美国“抄作业”

2020年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国以人民为中心,主动迎战,积极作为,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对措施,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同时,也保证了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而号称世界医疗资源最丰富的美国,却陷入了躺平,不但造成近百万人民的死亡,也使经济陷入了负增长。两相比较,世界才看明白,美国是多么无力,中国是多么强大。

美国即使如马斯克所说的那样,停止内斗,也无法阻止中国的崛起,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是未来的必然性事件,但美国如果不停止争斗,那中国在未来又何止会超过其两倍、三倍。

所以奉劝美国,不要再把美国的国内矛盾全都“转嫁给中国”,也不要一边享受着全球化的红利,一边去反全球化。

全球化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美国两党关注的重点应该转到国内贫富差距形成的体制成因上面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改革国内不合理分配机制上来,先把“蛋糕”做大,再把“蛋糕”分好,让底层民众和边缘群体能够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

在这一方面,中国早就为其提供了榜样,现成的作业,就看美国愿不愿意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