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火上浇油,继续援乌武器,并核威慑演习,或导致战争外溢

从前段时间普京在电视讲话中宣称,要“用一切手段”维护俄罗斯领土完整以后,西方舆论就将此视为俄罗斯对北约发出的核威胁,而最近俄军“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从西方侦察网中“消失”之后,这种紧张的气氛就越发明显了。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此前在演讲中称如果不尽快实现和谈,坐视俄乌战争继续升级下去,很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所有人将一起玩完。

特朗普的态度,其实很能代表美国内民众,对于战争升级为核大战的恐惧,现在俄罗斯战略级的大杀器,又在北约的眼皮子底下“消失”,至少说明俄罗斯已经在做最坏的打算了。

但与民间呼吁推动和谈不同的是,美国和北约官方层面,却表现得一如既往的强硬。

不管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境内基础设施、实施报复性打击以后,美西方国家宣布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还是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最近表示,北约应该继续按照原计划举行例行核威慑力量演习的行为,都在表明北约现在的决策层,并不愿意向俄罗斯做出让步的态度。

斯托尔滕贝格的意思是,在俄罗斯已经发出核威胁的背景下,如果北约取消了例行核威慑力量演习,那么就等于是在向俄罗斯传达北约“怕了”、力求避免冲突的态度,而这会助涨俄罗斯用核武器威胁西方的气焰。

表面上看这套逻辑没有问题,大国博弈,很多时候的确就是战略意志的比拼。但斯托尔滕贝格忽略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眼下俄罗斯这个核大国,是处于战争状态下的;而北约至少在明面上,没有参与战争。

这就好比甲乙两个人一直不对付,平常互相威胁一下,没什么关系,讲究一个你来我往,对等交流。但是现在甲已经拿起刀跟丙交战了,乙这个时候还对甲采取对等的回应,很容易就会引发过激反应。

直白一点来说,处于战争状态下的俄罗斯,现在比北约诸国更加敏感。如果北约真的不想升级局势,那么就应该停止火上浇油。在俄罗斯跟乌克兰打架的时候,北约拿把刀在周围晃荡,表示自己只是例行军演,不会出格,可交战的俄罗斯如何能够安心呢?

这种“不安心”,往往就是战争升级或者外溢的窗口。

另外,对于核战争本身来说,其实只有北约在俄罗斯发出核威胁之后,主动让出一步,才会让俄罗斯、包括整个世界感觉到安全。核武器最安全的时候,是让大家都意识到,其根本不该有被使用的时候。

如果北约为了跟俄罗斯较劲,这个时候也拿核威慑来威胁俄罗斯,那么俄罗斯和世界其他国家感觉到的就是核武器可能没那么恐怖,北约也随时会使用它。这个错误的认知,不管是对于北约自己,还是对全球的核战略安全,都是一个重大的伤害。

当然,与政府层面一味地强硬不同,欧美在舆论领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缓和局势、避免战争的呼声。尤其是欧盟,最近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欧盟各国政府普遍受到了极大的民意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政客和学者,都开始站出来公开批评美国。

倒不是批评美国带领欧盟支持乌克兰跟俄罗斯作对,而是批评美国借助俄乌战争收割欧盟。其逻辑也非常简单,美国说西方世界应该联合起来,帮助乌克兰民主政府,反对俄罗斯的“入侵”,口号是美国人自己提出来的,但美国却并没有为这场战争承担更大代价。

援助乌克兰的那些军事设备,最终实际上还是让美国军火公司把钱赚走了,甚至趁着俄乌战争的机会,鼓动欧盟诸国向乌克兰援助武器,这些国家的武器,很大一部分也是从美国买的,这样美国就又可以把自己的武器卖给欧盟了。

相反,欧盟却为此承担了巨大的代价,别的不说,昂贵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正在迅速掏空欧盟各国财政。就像法国总统马克龙说的那样,美国以四倍的价格向欧盟出口天然气,这显然不是“友谊的价格”。

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意识到,继续持续下去,最终俄罗斯得到了乌东四地的领土,美国借此离间了俄欧之间的关系,还抢占了原本属于俄罗斯的能源市场,只有欧盟在战争中损失惨重。

虽然现在看上去,民间呼吁欧盟摆脱对美国依赖、缓和与俄罗斯关系的声音,还不能取代美国和北约的官方意见,但随着这种呼声扩大,欧盟逐渐削弱对乌克兰的援助,缓和跟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几乎是注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