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空军在俄乌开战后,战损过大撑不住了?对中国空军有何启示?

现代作战体系

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了海湾战争。这场战争过后,人们已经意识到,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信息化作战体系才是未来部队发展的方向。

其中,空军作为能够直接发起“天降正义”打击的军种,在立体作战体系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是空军的出现让战场从二维转变为了三维。

目前,世界空军强国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美国、中国、俄罗斯。然而在此前爆发的俄乌战争中,身为空军前三强国的俄罗斯却由于战损过大,险些撑不住了。俄罗斯的这番教训对中国有何启示呢?

在此之前,我们要先找到决定空军战损的几个重要因素。空军首次投入战场是在一战期间,那时候的飞机同时承担了“对地轰炸”和“对空作战”的任务,没有轰炸机战斗机这样的种类区分。

很快人们发现,如果让飞机执行单一任务,采用不同机组互相配合的方式进行作战,会提高士兵的作战效率,因此即使从二战开始,空军开始分化出轰炸机、战斗机、运输机等不同机型的部队执行不同的任务。

不过,这种体系虽然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但也存在一个弊端——单架战机自身的保护能力十分羸弱,因此这个体系必须保持足够的稳定,否则,一旦有一个环节出了岔子,其余体系内的战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都会遭受极大的威胁。这也是现代空战经常打出0比几十交换比的原因所在。

俄罗斯空军的难处

不得不承认,俄罗斯空军在俄乌战争中的表现让人很难满意。短短四个月里,俄罗斯空军损失32架第四代战机,以及43架武装直升机

按照美军情报机关的估算,俄罗斯空军在俄乌战争中损失了10%左右的空军力量,这对于一个号称世界前三空军实力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十分难看的战绩。

为何战争会打成这样?这其实从俄罗斯空军出击时的状态就可以一窥究竟。在一张俄罗斯空军出击的照片中,人们发现,身为俄罗斯最先进四代机的苏-34竟然携带着不合时宜的普通炸弹执行任务,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征兆。

对于苏-34这种性能优异的战机来说,只有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才能把它超视距的作战能力发挥到最大。

那么俄罗斯为何没有装配精确制导武器呢?要知道,在精确制导武器领域,俄罗斯有着独树一帜的成就,KAB-250制导炸弹和X-59MK2空对地导弹都是可以同时运用卫星制导和激光制导两种手段的先进武器,但它们对于俄罗斯空军来说只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太过昂贵

实际上这也是精确制导武器都有的一个痛点。即使是研发距今已经超过30年的美国战斧导弹,单枚造价也高达150万美元。而俄罗斯全国的军费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想要像美国人那样肆无忌惮地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显然是不现实的。可以说,“缺钱”成了制约俄罗斯空军战力的最大痛处。

由于无法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进行超视距打击,俄罗斯的飞行员只能顶着乌克兰部队凶猛的防空火力进行空袭。即使俄空军的战机性能都很优秀,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冒险的次数多了,被击落的风险自然也增加了。

中国空军的启示

从俄乌战争中,中国作为善于吸取他国教训的国家,这次也同样得到了许多关于新时代空战的教训与启示。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强大的空军拥有同样强大的经济基础。现代战争,实际上打得就是财力与技术力,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优势相当明显。作为当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军费水平自然也是相当充裕的。中国的军费水平相当于俄罗斯的3~4倍,依靠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空军不仅不像俄罗斯空军一样捉襟见肘,反而还能对大批老旧装备进行更新换代,实现战斗力的升级。

其次就是要保证对新式武器技术的高水平应用。武器研发出来的目的,终究是要投放在战场上检验的,如果国家耗费巨资研发出的新式武器仅仅只是拿来亮个相,那研发武器的意义何在?

因此,决定一款武器是否优秀,不能只看它的性能数据有多先进,还要注意部队是否可以承担使用这款武器的消耗。

最后就是要完善海陆空三位一体作战体系。虽然俄罗斯空军的纸面数据都很优秀,但在实战中,俄空军和地面部队、海军部队的配合十分松散,完全无法起到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的作用。

而松散的配合则是因为俄罗斯军队的信息交流平台十分落后,甚至有军官采取手机电话的方式下达作战命令,因此,立体作战体系的关键在于高效安全的信息交流体系。

通过对俄罗斯空军教训的总结,相信中国空军可以在以上总结的基础上,让作战思想得到更多进步,从而提高中国空军在现代化战场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