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解放军击败1.3万国军,用时2天,挫败蒋介石反攻大陆图谋

这是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的最后一次拼死挣扎,也是国共两党间的最后一场激烈战争。

在一个名叫东山岛的岛屿上,国民党投入1.3万国军精锐,其中还包括400多名被美国精心栽培过、首次登场的伞兵部队,企图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反攻大陆。



可就是这样不俗的军事阵容,却在短短两天之内,就被一支只有千余人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彻底掐灭了国民党妄图重夺国家政权的最后一线希望。

那么,东山岛战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人数上十倍于我方的国军,又是因何而惨败?两军的战况到底有多激烈?本期,为大家讲述东山岛战役背后的故事。



自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以来,国军便在势如破竹的我军阵前节节败退、政治影响力也日渐式微。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军更是对国军实施了战略大包抄,迫使其先后从广州、重庆和成都地区撤出,彻底终结了他们在大陆范围内的统治。

眼看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的蒋介石只得率领残余部队逃往台湾,在一隅之地里苟延残喘。那时他的势力范围除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以外,还有几座依靠海军力量而盘踞的东南岛屿。



曾经的霸主沦落为孤岛里的“囚徒”,如此天差地别的境遇,自然让蒋介石心有不甘。

于是他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他将兵力分散部署在台湾及附近的岛屿上,妄图以此封锁大陆,并伺机寻找反扑的机会。

他做梦都想重回权力的顶峰,为此不但提出“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口号来蛊惑人心,甚至还计划着利用残留在大陆的国民部队与特务组织为内应,助其一举攻回大陆。



那时候我军受限于海军力量不足,因而收复台湾之路困难重重。在1949年金门战役中,我军就曾败给国军名将胡琏的部队。

次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后,我军更是暂缓了收复台湾的计划,并将攻台的主力部队陆续调往朝鲜战场。如此一来,便让蒋介石有了可乘之机。

蒋介石利用我军疏于海防且分身乏术的弱点,在我军管辖的沿海地区频频发起军事行动。



他们侵扰我岛的惯用伎俩,就是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登岸,然后对我军的岛上部队采取“以大吃小、以众吃寡”的作战方针,最后在我军增援部队赶到前就迅速撤离。

1952年10月的南日岛战役便是如此。

在此次战役中,国军司令员胡琏率领九千余人对隶属我军的南日岛发起突袭。我方守岛战士对此猝不及防,因而在一开始便落于下风。



随后,仓促赶来的我军支援部队也因武器携带不足的缘故,被国军各个击破。此战致使我军伤亡惨重。

国民党在多次对我军实施突袭后尝到了甜头,于是胡琏便怂恿蒋介石许可他发起对东山岛的进攻。

蒋介石很爽快地同意了,这不单是因为接连的胜利让他信心倍增,更是因为彼时的国际形势也变得于他有利——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几次都败于我军之手,从而迫使美国开始重新考虑与国民党的合作。



最后,为实现以国民党牵制新中国的策略,美国向国民政府重新开始输送顶尖的军事物资和武器装备。

这对当时已经岌岌可危的国军而言,自然如救命稻草。蒋介石本人更是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了重整旗鼓、反攻大陆的希望。

对此蒋介石摩拳擦掌、斗志昂扬,觉得万事俱备、唯欠东风。但事情的发展真能如他所愿吗?



这是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背水一战,更是事关国民党军生死存亡的一战,它让声名赫赫、作战经验丰富的大将胡琏,都不敢不慎重。

胡琏是何许人也?他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级上将,因在金门一役中的大获全胜而被誉为是“金门王”,与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并称为“二胡”。

在国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胡琏对这场战役的中心——东山岛势在必得。只因它位于福建和广东两省的交界处,如若顺利攻下,就相当于是开辟了一条通往内陆地区的康庄大道。

为了打赢东山岛战役,他在战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他提前两个月就开始派舰艇到东山岛附近的海域进行侦查,并抓捕了很多大陆渔民,然后在威逼利诱下,从他们的口中套出了我军军舰的活动规律,并我军在岛上的军兵数量。



同时他还派遣特务,四处搜集有关我军兵力部署、工事构筑等方面的情报,并多次出动侦察机掠过东山岛进行航拍,以此根据岛上的地理形势制定相应的作战方针。

不但如此,他还时常把部队集结于金门处,对他们进行上下船、夜间登陆、进攻、撤退等模拟演习和沙盘作业。

伞兵部队也在台湾岛内,选定了一处与东山岛极为相似的地形,进行多次的空降演练。



如此周全细致的部署安排,让胡琏对即将到来的战役具有充足的信心,他甚至扬言自己将会在八小时之内拿下东山岛。

而另一边的我军阵营也是丝毫不敢轻忽。

针对此前国军在金门、南日岛偷袭的屡屡得手,我军开始注重反登陆作战的经验,并组织军队进行大规模的反登陆演习。



我军上将叶飞还曾未雨绸缪,与驻扎在东山岛上的公安部队指挥官梅游耀约法三章:临近的救援部队在危急时刻,仅一天左右便可赶到,所以如若国军突袭东山岛,他务必要坚守一天的时间,如若不然,按军法处置。

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的约定,在日后发挥出了决定此战胜败的力量。

1953年7月16日,东山岛战役正式爆发。



凌晨四点四十分,国军将领胡琏率领一万三千人分乘十三艘舰艇,在海军舰炮和十余架飞机的掩护下,顺利登岸。

他们凭借从美国而来的优良装备,给予了我军沉重的打击。随后国军的两栖坦克也登岛成功,和陆战队协同作战、彼此火力掩护,开始向东山岛内纵深进攻。



彼时我方守岛部队只有两千多人,面对数倍的国军,我军面临的危机可想而知。

但在梅游耀的得当指挥下,他们巧用地形优势,在牛犊山、公云山和王爹山三个主阵地里,顽强地顶住了来自敌军的数十次进攻,为增援部队的到来赢得了时间。

此时的战场上,双方人马都杀红了眼,连带着空气中都有一股粘腻和腥臭的血腥味儿。



敌我两军在硝烟中进行着厮杀与搏斗,处处都是沉闷到惹人心悸的炮声、子弹划破长空的尖锐声,和人们的痛苦哀嚎。

满地都是身首异处的尸体和不忍直视的残肢断臂。人间炼狱,莫过于此。

国军司令员胡琏见久攻不下,便把寄予厚望的伞兵部队都派遣了出去,以期他们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振奋人心的磅礴之力,以此力挫敌军的威风,和如今前进不得的困境。



临危受命的四百六十名伞兵在岛的北部、一个名叫八尺门的地方降落,对此我军上下皆大惊失色。

一来这是国军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实施空降作战,叫他们猝不及防;

二来八尺门是通往大陆的咽喉,如果敌军伞兵控制了八尺门,那么即便我方的援军部队适时赶到,在短时间内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毫无应对之策。

这支从空而降的部队,一经亮相,便成为全场所有人的焦点——于国军而言,它将会是逆转场上不利形势的有生力量;于我军而言,它将使致我方部队,就此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部队,将会对当前的战场形势做出怎样的变化呢?

几百名伞兵即将突破我军防线,拿下进攻大陆的最后一道关卡。我军该如何抵挡他们?

眼见着敌军来势汹汹,我军中不知是哪一个士兵灵光顿现,率先拿出轻机枪对摇摇晃晃飘荡着的国民党伞兵进行扫射。



随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军战士如梦初醒,纷纷效仿,在密集的火力攻击下,很快就歼灭了第一拨的国民党伞兵。

见此情景,胡琏痛心疾首——那可是花了大价钱才培养出来的精英啊,怎么能就这样损失殆尽呢?

于是赶紧命令运输机的飞行员把飞机拉到一千米的高度,从而远离我军机枪射程范围。

然而这样的弊端也极为明显——高空跳伞不仅大大延长了伞兵在空中的时间,同时也导致了他们降落地点的分散。



伞兵在着陆时被分散得七零八落,为了集合队伍,他们不得不冒着暴露位置的风险,用信号弹来引导队友会合。

这便暴露了他们的位置,从而引来大批解放军的围攻,致使伞兵们伤亡惨重。

直至一小时以后,好不容易幸存的300余人才得以组织起来并投入到战斗中。



从我军围剿中成功脱身的伞兵们,很快就发挥出了他们在武器上的优势——他们迅速占领了岛上的一处高地,以重机枪迫击炮火力掩护,居高临下的对我军发起数次冲击,带给了我军在一定数量上的伤亡。

然而我军上下一心,不惧生死,牢牢地守住了阵地,并把这场战斗从早上五点多拖到了九点钟。我军的拼死牵制为援军到达赢得了三个多小时的宝贵时间。



九点以后,我军的第一批援军到达,他们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与敌军的斗争中。

见此国民党伞兵退到了附近的高地上,并在我军愈挫愈勇的凶猛打法下,逐渐显出力不从心的颓势。

我军心细如发,敏锐感知到敌方力有不逮,因而大受鼓舞、气势如虹,在午后便对敌军盘踞的高地发起了总攻,甚至勇猛地冲杀上去与国军展开肉搏。



如此激战到下午三点,国军的伞兵大部分都被击毙或俘虏,只有不足百人仓皇而逃,直至当夜,他们才与同样狼狈逃窜的大部队会合。

如此巨大的损失,让得知前线消息的国民党高层皆心痛不已、连连叹息。

后来,梅游耀所率领的公安80团2连依托一条长不足百米的坑道,在二十七小时内连续打退了来自国民党军的四十九次冲击,其核心阵地一直未失守,就这样坚持到后半夜我方三批增援部队的先后到达。



1953年7月17日上午,国军指挥官胡琏在得知我军增援部队已尽数登岛后,自觉已占不到任何好处的他,为避免队伍落入被我军全歼的死局,于是下令撤兵、仓皇登船。

彼时我军兵力只有敌军的一半多,但仍决定分成三路、乘胜追击。一路上国军是尸骸遍野、丢盔弃甲。



1953年7月17日下午,我军增援部队便先后夺取了靠近海边的各制高点,居高临下的对国军进行包抄围剿。

奈何当时我军没有海军和空军力量,因而无法拦截国民党军的撤退。黄昏时分,胡琏率领残兵败将们从海路逃回金门。至此,东山岛一役便以我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在此次战役中,我军以伤亡、失踪1250人的代价,歼灭了国军3379人,同时击毁坦克两辆、小型登陆艇三艘和飞机两架。



从而一洗此前的金门、南日岛之耻,并彻底击碎了蒋介石妄图借助美国力量、反攻大陆的痴心妄想,同时也使国民党全军上下彻底认清自己与我军的差距,从而再也不敢主动对大陆发起任何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