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神兵利器”壮军威
深秋时节,某高原演训场,某部队正在开展年度训练。指挥员下达侦测指令后,战士们迅疾从某型侦察车冲出,手持一个绿色“小盒子”开展作业,很快探明源头并排除了隐患。这个“小盒子”,便是某所研究员肖无云创新团队研制的“神兵利器”——某新型便携式谱仪。
(资料图)
肖无云告诉记者:“别看它造型小巧、朴实无华,却拥有媲美专业实验室的鉴别探测能力,是凝结我们团队16年心血、壮我军威的‘神兵利器’,现在已经大批量生产装备部队。”肖无云介绍,该谱仪的研制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又对仪器设计制造水平要求很高,即使今天也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
(资料图)
2004年初,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做博士后的肖无云向国际最先进的现代谱仪技术发起冲击时,国外一家著名核仪器生产商轻蔑地说:“你以为这是谁都能做的吗,直接买我们的算了。”肖无云却暗下决心:“一定要搞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谱仪!”
(资料图)
他和团队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从技术基础研究开始,向一道道难题开战。经过反复实践,他们否定了国外用了几十年的模型,建立起更加精准复杂的模型,并在多个专业领域取得核心技术突破;经过无数次研究、设计和测试,成功使装备各分系统完美兼容、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指标。2015年,“十年磨一剑”的该型谱仪列装部队,一举扭转了高性能谱仪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料图)
肖无云经常和团队成员们说:“未来战争强调的是装备的体系对抗。”为了持续推进某类监测装备技术的数字化发展,从根本上改善我军该类监测装备门类多、功能较单一的现状,2013年,肖无云把研究方向锁定在某类仪器中最尖端的技术研究上。他查阅上百万字英文文献,进行上千次仿真模拟推演,最终在模型算法这个关键环节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随后,他又持续深化前沿技术研究,推动某类监测装备技术不断朝一机多能和快速精准侦察的方向发展。
(资料图)
近年来,肖无云关注到一种近乎完美的新能源技术,一旦突破,将会对未来战场乃至经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引起了众多军事强国的强烈关注。当前正值该技术关键突破期,肖无云及时把握发展机遇,对接科研转型重塑要求,结合对学科前沿发展的科学研判,把握巨大发展潜能,果断提出开拓某新能源研究领域。目前,多项项目完成申报,某实验室正在初创,研究队伍已经形成,研发开局态势良好。
(资料图)
肖无云所从事的工作偏重于基础研究,短期内往往难出成果,也难评大奖,但他并不在意,而是潜心基础理论和算法研究,20余年来早已习惯与枯燥无味的数据、程序为伴。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科研团队形成了“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良好氛围。肖无云坚持通过事业凝聚团队,依靠科研民主来挖掘科研潜力,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依靠团队协作进行集智攻关。
全家福
肖无云与家人在一起
2019年,肖无云所带领的科研创新团队被列为研究院首批试点建设团队之一。在肖无云的带领下,团队建设发展成效明显,承担任务饱满,学术氛围浓厚,多名青年科研人员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方向负责人。
原文刊载于《军事科学院报》2020年11月6日。
主管 | 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部宣传处
文字作者:朱 灏 刘晓伟
值班编辑:王晓玉
来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