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今年5月,印度空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巴基斯坦空军在克什米尔空战中击落3架印度“阵风”战斗机,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印度四代半战机的局限性,也让新德里不得不重新审视其空军现代化战略。与此同时,俄罗斯和美国正加紧向印度推销各自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苏-57和F-35。
俄罗斯《塔斯社》报道称,2025年5月19日,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在马来西亚兰卡威国际海事与航空航天展览会上高调展示苏-57E战斗机,并强调该机已具备实战经验。而早在2025年2月的印度班加罗尔航展上,俄罗斯就向印度提出“可在印度本土生产苏-57”的诱人条件,甚至承诺利用现有的苏-30MKI生产线加速投产。
然而,印度至今仍未正式回应这一提议,仅处于“已读不回”状态。 而另一边,美国也在积极游说印度采购F-35,甚至暗示可能放宽出口限制。但印度是否会接受F-35?还是会选择俄罗斯的苏-57?抑或继续押注国产AMCA(先进中型战斗机)?这场五代机博弈的背后,是印度在美俄之间寻求战略平衡的复杂考量。
俄罗斯对印度的军售策略向来以“技术转让”为卖点。2025年2月,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向印度提出,可在印度本土生产苏-57战斗机,并承诺“完全转让技术”,以规避西方制裁对印度军工供应链的影响。这一提议极具诱惑力,因为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已具备苏-30MKI的生产能力,俄方认为只需改造现有生产线即可快速投产苏-57。
此外,俄罗斯还强调苏-57的“实战经验”。尽管该机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仍存争议,但俄方宣称其具备“超级巡航能力、先进航电和隐身性能”,并已获得首个国外订单(据传为阿尔及利亚)。俄方甚至表示,如果印度决定采购,首批飞机可在“短时间内”交付。显然,俄罗斯是希望尽快向印度交付战机,从而吸引印度下定决心购买。
然而,印度对苏-57的态度仍十分谨慎。2018年,印度曾因“技术转让不足、性能不达标”退出与俄罗斯合作的FGFA(基于苏-57的印度版五代机)项目。如今,尽管俄方再次抛出橄榄枝,但印度军方仍担忧苏-57的隐身性能(西方评估其RCS约为0.5㎡,远高于F-35和歼-20)以及关键子系统(如发动机和雷达)的依赖问题。
与俄罗斯的“技术转让”策略不同,美国向印度推销F-35时更强调“战略合作”。2025年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美国愿意向印度提供F-35,并称“没有政治障碍”。然而,印度对F-35的顾虑颇多:
1. 美国可能附加条件:美国可能要求印度减少对俄制武器的依赖,甚至威胁制裁(如印度此前因购买S-400面临CAATSA法案风险)。
2. 后勤整合难题:印度空军目前以俄制战机为主(如苏-30MKI、米格-29),若引入F-35,将面临复杂的后勤体系冲突。
3. 高昂成本:F-35的采购和维护费用远超苏-57,印度可能难以承受。
尽管如此,F-35的技术成熟度和北约体系兼容性仍使其成为印度的潜在选择。若印度最终决定“向西看”,F-35或将成为其五代机首选。
印度在五代机选择上陷入两难:
首先,国产AMCA项目进展缓慢:印度自研的“先进中型战斗机”(AMCA)预计2036年才能量产,远水难解近渴。
其次,“阵风”神话破灭:2025年5月,3架“阵风”被巴基斯坦击落,暴露了四代机对抗五代机的致命短板。
最后,美俄博弈的夹缝:印度既不想过度依赖俄罗斯,又担心美国的技术和捆绑。
在此背景下,苏-57可能成为印度的“过渡选择”——既能快速填补战力空缺,又能维持与俄传统关系。但若印度追求长期技术自主,可能仍会坚持AMCA计划,并谨慎评估F-35的可行性。
那么,印度的五代机之路何去何从?
目前来看,印度更可能采取“双轨策略”:从短期内来看,小批量采购苏-57,利用俄方技术转让提升本土军工能力。从长期来看,继续推进AMCA项目,同时观望F-35的条件是否松动。
无论选择哪条路,印度的决定都将深刻影响南亚乃至全球的战略平衡。而美俄的军售博弈,也将在印度这块“军火试验场”上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