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的空军基地最近异常忙碌。四架B-2“幽灵”隐形轰炸机从密苏里州跨洋飞抵这个印度洋上的美军据点,机翼下方挂载着单枚重达13.6吨的GBU-57巨型钻地弹。
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正全速穿越红海,舰载机联队进行了罕见的夜间实弹演练。这些军事调动都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可能——特朗普政府正在认真考虑对伊朗核设施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
4月1日,白宫向德黑兰发出最后通牒:必须在5月底前回到谈判桌,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这个看似突然的威胁,实则暗藏三年积累的恩怨。情报显示,伊朗已将铀浓缩纯度提升至84%,距离武器级仅一步之遥。更令华盛顿震怒的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最近在纳坦兹核设施发现了全新设计的离心机阵列,效率比旧型号高出三倍。
特朗普的国家安全团队内部流传着一份代号“波斯铁砧”的作战方案。根据泄露的细节,首轮打击将聚焦福尔多地下核设施——这个深藏山体下80米的堡垒,常规钻地弹根本无法穿透。
五角大楼计划动用B-2轰炸机投掷GBU-57,这种能穿透60米钢筋混凝土的超级炸弹,配合新型延时引信,理论上能在山体内部引发连锁坍塌。
美军此次调动堪称教科书级的威慑展示。除了B-2机群,卡塔尔的乌代德基地新增了12架F-35A战斗机,专门配备最新版AGM-158隐形巡航导弹。更值得玩味的是,以色列突然推迟了原定4月举行的“烈火战车”演习,将第69战斗机中队调往最靠近伊朗的尼瓦提姆空军基地。军事分析师指出,这种部署模式与2007年空袭叙利亚核反应堆前如出一辙。
但真正的杀招藏在网络空间。微软威胁情报中心发现,过去两周针对伊朗工业控制系统的恶意软件攻击激增400%,其中多数源自美军网络司令部的“宙斯炸弹//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当前局势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夜有着诡异的重合——当时小布什政府也坚信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今CIA的评估报告同样充满不确定措辞:“伊朗可能已在18个月内拥核”。但区别在于,德黑兰的核设施远比当年的伊拉克分散和坚固,任何有限打击都可能演变成持久消耗战。
经济层面的连锁反应更令人忧心。伦敦劳合社的战争风险评估显示,若美伊开战,波斯湾航运保险费用将暴涨20倍。中国已紧急启动“新丝绸之路”陆运备选方案,中石油的油轮队正24小时待命。更微妙的是俄罗斯的立场——克里姆林宫悄悄向伊朗提供了“集装箱式核电站”技术,这种可移动的微型反应堆能让核计划迅速死灰复燃。
4月10日,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突然现身阿曼,与美方代表进行了8小时密谈。流出的谈话要点显示,德黑兰愿意冻结60%铀浓缩活动,换取美国解除部分石油制裁。但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回应只有大写单词:“DECLINE(拒绝)”。
战备时钟仍在滴答作响。五角大楼已将“波斯铁砧”行动窗口设定在5月15日至6月10日——这段时间波斯湾地区能见度最佳,适合精确制导武器发挥最大效能。而伊朗革命卫队定于5月27日开始的年度军演,恰巧包括“核设施遭袭”想定演练。
在特拉维夫的某间安全屋内,以色列摩萨德前局长哈勒维对当前局势的总结令人脊背发凉:“这不是会不会打的问题,而是打完后怎么收拾残局。”当B-2轰炸机的引擎在迪戈加西亚岛轰鸣时,全世界都在等待一个答案:这次会不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