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退伍老兵二次入伍参战老山,6小时排除243枚地雷竟安然无恙

2025年03月30日19:13:07 军事 1129

1985年9月1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秦岭山脉的薄雾时,驻扎在天水的61师181团营区响起了久违的紧急集合号。

团部机要参谋捧着墨迹未干的电文疾步穿过营区,军鞋踏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惊起几只正在觅食的麻雀。

这份由兰州军区直接下达的“赴滇轮战预先号令”,犹如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平静多年的军营激起千层浪。

第61师隶属于第21军,是名副其实的“红军师”。 此外,该师下辖的181团和182团,也都是有着光荣历史的“红军团”。

时任团政委的李太忠(后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少将军衔)和团长赵国民在作战室里收到这份电报时,能清晰感受到彼此的呼吸都变得沉重。

1985年退伍老兵二次入伍参战老山,6小时排除243枚地雷竟安然无恙 - 天天要闻

在老山前线的李太忠(左二)和战友们

作战室墙上的老式挂钟指向七点十五分,阳光斜射在布满作战地图的墙面上,将“金刚钻团”的荣誉锦旗映得愈发鲜红。这支诞生于鄂豫皖苏区的英雄部队,自抗美援朝结束后已三十余年未经战火淬炼。

让李太忠没有想到的是,开赴云南参加轮战命令下达后的短短几天内,团卫生队收治的“病号”数量突然激增。

例如:某班长在训练场上“突发心绞痛”,被担架抬走时仍紧攥着胸口的衣襟;汽车连某技术员连续三天高烧不退,体温计上的水银柱总在39度徘徊;某副连长在政治学习时突然昏厥,被送往医院后却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病变。

后勤处一位干部的调动手续办得出奇顺利,这位据说是上级某首长的亲戚,在收到命令后没有几天就拿到了调令。

当他离开团部时,走廊里的空气仿佛凝固,各个办公室的门缝后,无数双眼睛正注视着这个仓皇的背影。

1985年退伍老兵二次入伍参战老山,6小时排除243枚地雷竟安然无恙 - 天天要闻

181团将士在老山前线

此事在基层官兵中引发剧烈震动,甚至有营级干部向团领导抱怨说:“战士们私下议论,说咱们金刚钻团的钢口怕是要生锈了。”

作为普通人,这样的思想可以理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已经六七年了,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搞经济发展,好日子眼看要来,可这当口却要上战场和越南人拼个你死我活,对于个人来说岂不是吃大亏?

但作为解放军战士,这样的思想却绝对不可接受,参军入伍是为了保家卫国的,不是给个人镀金攒资历的!

平时在部队里混日子,到社会上逢人便说“我是‘红军团’的”,轮到打仗了反而往后退缩,这算什么人民子弟兵?怎么向身后祖国的十亿人民交代?

“金刚钻团”出了这样贪生怕死的家伙,让赵团长、李政委大为光火,而一旦某个老鼠屎开了坏头,后面的奇葩事情就接二连三,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封来自宁夏银川的信件却辗转抵达了团部。

1985年退伍老兵二次入伍参战老山,6小时排除243枚地雷竟安然无恙 - 天天要闻

181团战友在“上甘岭”路纪念碑前留影

李太忠盯着信封上歪歪扭扭的“181团党委亲启”字样,敏锐意识到这封普通挂号信的特殊分量。信纸展开的瞬间,李政委的瞳孔微微收缩——这是特务连复员老兵蒋宗瑞的亲笔信,字迹力透纸背:

“敬爱的团党委,当我得知部队即将赴滇作战的消息后,我再也坐不住了。我虽然退出现役2年多了,但我受过红军团队的培养和教育,战士的责任未尽,报国壮志未酬,我感到问心有愧……”

蒋宗瑞1963年12月生于宁夏固原,1980年11月入伍,由于训练成绩优异,他被分配到特务连当侦察兵。

1983年10月,蒋宗瑞退伍后到银川市第五建筑工程队当工人。在得知原部队将要赴滇参战的消息后,他心情万分激动,忍不住写信给部队党委,坚决要求重返部队赴滇参战。

凌晨三点的工棚里,他伏在装满水泥的麻袋上疾书,由于用力过猛,钢笔尖几次戳破了信纸。

1985年退伍老兵二次入伍参战老山,6小时排除243枚地雷竟安然无恙 - 天天要闻

蒋宗瑞在老山前线

次日的全团广播时间,蒋宗瑞的信被反复播放。当播音员读到“我恳请团党委批准我的请求,让我能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为国效力,为保卫和平奉献青春”时,许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还有人悄悄地把自己的“住院申请”给撕了。

经181团党委上报兰州军区,蒋宗瑞所在的固原军分区很快为他办理了二次入伍手续,他如愿以偿地重穿军装,回到了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身边,干起了“老本行”侦察兵。

1986年4月20日,181团从友军手里接替了八里河东山右翼的防御作战任务,开始了漫长的一年防御作战。

老山战场的侦察兵除了渗透、捕俘、收集情报、消灭渗透到我方阵地纵深的越军特工,还要承担排雷任务,可谓是天天都在和阎王爷玩比大小。

除了凶狠狡诈的越南特工,老山一带还有无处不在的毒蛇、毒虫、蚂蝗,以及闷热潮湿、时晴时雨的糟糕天气,普通人只要呆几天就会发疯。

1985年退伍老兵二次入伍参战老山,6小时排除243枚地雷竟安然无恙 - 天天要闻

在老山前线的侦察兵

然而蒋宗瑞却好像开了挂一般,不仅多次履险如夷,而且屡立奇功,被火线提拔为特务连侦察排排长,由于他每次执行任务都是有惊无险,恰似电影《平原游击队》里的中国版007,被战友们称为“老山战场的李向阳”。

1986年11月的八里河东山,晨雾裹挟着硝烟在密林中游荡。蒋宗瑞握着探雷针的手掌纹丝不动,针尖穿透薄雾触及金属的瞬间,他脖颈后的汗毛陡然竖起——这是第136颗地雷。

身后新兵小陈望着排长布满血口的后背,恍惚间竟觉得那些渗血的伤痕像极了南疆特有的绞杀榕。

“保持三米间距!”蒋宗瑞沙哑的嗓音惊飞了树冠上的噪鹛。他像条灵巧的蟒蛇般贴地爬行,迷彩服早被山石撕成布条,裸露的脊背在茅草中犁出血径。

凭借多年的侦察兵经验,蒋宗瑞判断出这是一颗常见的压发雷,他的喉结微微蠕动,喉间的血腥味提醒他已连续排雷四小时,体力和精力都已经到了极限。

1985年退伍老兵二次入伍参战老山,6小时排除243枚地雷竟安然无恙 - 天天要闻

老山的雷区

他小心翼翼地拨开地雷上面的覆土,打算一点点把地雷起出来,却觉得手感好像不太对劲,这枚地雷有问题!

在老山战场,一秒钟的疏忽可能就会要了人命,饶是蒋宗瑞打起十二万分的小心在意,依然免不了要和死神镰刀擦肩而过。

他立即放下地雷,从周围一点点地扩大土坑,果然发现这颗压发雷上有一根细铁丝连着一枚绊发雷,丝线还在夕阳下闪闪发亮。

这也是越军的狡诈之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谓是把当年八路军给日本鬼子下套的本事学了个八九不离十。

工兵钳咬住绊线的瞬间,阵风掠过丛林,满山蕉叶的哗响恰好掩盖了金属断裂的颤音。当两颗地雷安然入袋时,蒋宗瑞才发现自己的迷彩服早已被冷汗浸透。

1985年退伍老兵二次入伍参战老山,6小时排除243枚地雷竟安然无恙 - 天天要闻

清除绊发雷

这天的夕阳坠入雷场时,他的携行具里已装满164颗来自越军的“礼物”,为部队开辟通路1800多米。

十二月的山岚裹着弹片在阵地上空盘旋,蒋宗瑞的作战地图铺展在弹坑边缘。铅笔尖划过等高线时,他的瞳孔突然收缩:敌高我低,如果从我军阵地出发排雷很容易被越军发现,遭到敌人炮火奇袭。

“逆向排雷!”蒋宗瑞提出的这个颠覆常规的提议让战友们感到匪夷所思,却在作战会议上被团长用红笔重重圈注。

翌日拂晓,六名侦察兵像壁虎般贴崖而下,从越军阵地方向往我方阵地排雷,蒋宗瑞的探雷针在岩缝中勾出连环雷阵,身后战士的绳索在绝壁上织成生命网。

6小时排雷243枚,当最后一颗跳雷解除引信时,东方的启明星正悬在敌军哨所上方,越军却浑然不知脚下的死亡通道已悄然易主。

1985年退伍老兵二次入伍参战老山,6小时排除243枚地雷竟安然无恙 - 天天要闻

老山的排雷战士

在一年作战时间里,蒋宗瑞所在的181团抗击了越军的各种进攻、袭扰322次,阵地上落下越军各种炮弹15000余发,其中还有29枚苏制“萨格尔”导弹,全团以较小的伤亡代价牢牢守住了阵地,没有丢失阵地哨位,没有官兵被俘,没有发生大的自伤误伤事件。

李太忠政委骄傲地回忆说:战后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61师5个团参战,只有一个团荣立集体二等功,是参战部队中团以上单位荣立的最高级别战功。

前指庆功宴的茅台酒香尚未散尽,蒋宗瑞已背起行囊坐上了前往西安陆军指挥学院的汽车。

这个昔日的西北放羊娃,或许会侦察兵特有的眼神丈量战术地图上的等高距。当学院的教员给大家讲解“逆向排雷”战例时,教室后排总会响起压抑的笑声,他们年轻的同学正是传奇的亲历者。

十多年后北国飘雪的清晨,已经从188团正营职干部转业到黑龙江省尚志县的蒋宗瑞仍保持着雷场作业的生物钟。

1985年退伍老兵二次入伍参战老山,6小时排除243枚地雷竟安然无恙 - 天天要闻

英雄近照

县政府办公楼前的扫雪车轰鸣声中,他总会习惯性检查腰间工具包的系带,就像当年确认探雷针是否贴身。

而那些陈列在181团部荣誉室的排雷工具,却在某次军民联展时被老部下认出:“看这豁口,准是排长用过的工兵钳!”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32亿航母被2000美元无人机追着跑?红海消耗战揭开美军致命伤 - 天天要闻

32亿航母被2000美元无人机追着跑?红海消耗战揭开美军致命伤

4月2日,胡塞武装第三次向美军"哈里·杜鲁门"号航母发射导弹的消息登上全球热搜。当价值32亿美元的钢铁巨兽被2000美元的无人机追着跑,这场持续17个月的红海对抗,正用荒诞现实颠覆传统战争逻辑——美军5个航母战斗群的饱和打击,竟拿不下穿拖鞋
以军为何计划在加沙构筑第二条“费城走廊”?一文了解 - 天天要闻

以军为何计划在加沙构筑第二条“费城走廊”?一文了解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2日称,以军正“切割”加沙地带,并在加沙地带南部构筑一条新的“安全走廊”:“莫拉格走廊”。那么,“莫拉格走廊”指的是哪里?以军为什么要控制这一地带?此举又会对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以色列总理 内塔尼亚胡:以军在对哈马斯采取军事行动外,正在控制“莫拉格走廊”,这将成为第二条“费...
泽连斯基明确乌和谈“红线” 强调不会削减军队规模 - 天天要闻

泽连斯基明确乌和谈“红线” 强调不会削减军队规模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4月3日获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在切尔尼戈夫州举行的会议上明确阐述了乌克兰在和平谈判中的“红线”,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乌克兰都不会承认俄罗斯占领的领土主权,并誓言保持现有乌军事力量规模。泽连斯基表示,“拥有三倍于战前规模的强大军队是乌克兰的战略资产,任何削减现役军人数量的提议都是不可逾...
今儿起开票!来南阳花境公园,看硬核国防装备“真家伙” - 天天要闻

今儿起开票!来南阳花境公园,看硬核国防装备“真家伙”

顶端新闻记者 韩玉好消息!4月12日至5月18日,2025河南省国防教育科技展(南阳站)(以下简称“科技展”)将在南阳花境公园举办,售票通道已开启!本次科技展将带给大家怎样的惊喜?“剧透”来了→科技展现场设有“国防科技馆”展区、“航空航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