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八连副连长 彝族雄鹰王立新烈士)
在之后的战斗中,全排官兵前仆后继,43人中只有2名重伤员被俘幸存,其他人员全部牺牲。后来这2名重伤员被交换回归,部队才知道了王立新的英雄事迹。王立新被追记一等功,这2名重伤员也荣立了二等功。
部队被打散后,8连建制较完整的约2个排和1连部分人员被越军围困在一个山头上。1连连长李和平与8连指导员冯增敏带队隐蔽躲藏了3天,但依然没有等到援军。在断水五天后弹尽粮绝,突围无望,彻底失去了斗志。于是召开支委会,决定集体放下武器投降。经过与越军接洽,李和平、冯增敏带领被围人员集体投降。
付培德参谋长带领部分人员向山口突围时也遭到了越军阻击,大部伤亡,电台被打坏,报话员牺牲。辗转躲藏至18日,付参谋长与8连连长刘兴武等人被困在一个山头上,已无食无水,无力行动。在越军的不断喊话诱降下,付培德参谋长及八连连长刘兴武等人于19日下午四时下山投降。
448团下辖3个步兵营和5个直属连,全团约2500余人,2营一共有五百四十多人。
至此,448团2营包括团副政委龙德昶、参谋长付培德、2营营长雷群荣和部分连、排级干部在内共219人被俘,其余323人除肖家喜一人于3月31 日下午18时爬回了祖国,在边境遇到友军获救外,全部阵亡或失踪。
(钢铁战士肖家喜)
与和越军同归于尽的八连副连长王立新及其那些宁“死”不当俘虏而集体跳崖的烈士们相比,参谋长付培德,李和平、冯增敏等人选择了“生”。
选择“死”人英勇牺牲,成了人们缅怀的烈士;选择“生”的人做了俘虏,成了人们唾骂的对象;侥幸爬回来的肖家喜可以成为战斗英雄,而与他一起出境作战,打到弹尽粮绝且再未归来的332位战友们呢?
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的命运却只有两个字:失踪!一个只要不是被俘虏就可以生死由命的代名词。
据战后情报显示,袭击448团2营的是越军346师851团(也有说是从太原北上增援的越军314师一部),从开始的加强营级兵力逐步增加到团级规模,但没有重炮参战。越军发现2营后便突然开火,打了2营一个措手不及。此后又死死咬住2营,利用2营的失误不断调集兵力抢占要点形成包围,抓住时机四面围攻,一举将2营及此后回援的2个连击溃歼灭,堪称是打了一个漂亮仗。
后来,越方称这次战斗为“北部边境战争高平地区四次大捷之一” 倒真不是吹嘘。越方还公布了一些照片,其中就有越南女民兵用枪押着一长串被俘中国军人的著名影像,堪为奇耻大辱!
战后不久,总参组织人员对448团之败进行了长时间、高规格地调研和查处。杨勇副总长亲临50军总结,军驻师工作组的关豁明副军长被撤职,降为正师级,侯培聚副政委被党内警告,副军长刘忠和被降职,调离。150师其他师、团级领导也进行了适当调整。这一战例后来还被作为加强指挥的反面典型而写入军内教材。
如今,曾经发生在祖国南彊的那场血雨腥风,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而从未被官方公开报道过的那场败仗,在迅猛发展的现代网络中也早已算不得什么秘密了。也正是由于网络资讯的发达,多年来对于那场败仗众口一词的怒骂和斥责,以及各类猜测而出的真相,也在时间长河的洗涤中被澄清,从而慢慢的露出了更多的真容。
同时,对于这场败仗的回顾,人们的看法不仅渐渐的趋向客观、理性。更多需要反思的是:在弹尽粮绝且无药疗伤的情况下,他们到底应该选择“生”?还是选择“死”?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