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6月1日,一个普通的夏日清晨,一架F-86喷气式战斗机紧急迫降在福建龙田机场。
驾驶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并非解放军战士,而是台空军的王牌飞行员徐廷泽。
在那个时期,蒋介石的“反攻大陆”言论不断升温,空军作为台军的骨干力量,也肩负着向大陆宣示力量的重任。
徐廷泽驾机起义的行为,在海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国民党高层震怒,大陆方面却一片欢欣鼓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徐廷泽抵达大陆后,国防部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上将,还亲自为徐廷泽颁发了奖励2500两黄金的证书。
作为解放后首个驾机起义的台军飞行员,徐廷泽到底为何选择起义?后来结局如何了?
王牌飞行员
徐廷泽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名低级军官,家庭并不富裕。
少年时期的徐廷泽,常常听父亲讲述战场上的英勇事迹,心中也早早埋下了报效国家的种子。
17岁那年,他加入了国民党军,后来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兵败逃往台湾,他也作为技术人才随部队到了台湾。
21岁时,徐廷泽进入台湾空军官校,他在学校期间表现优异,毕业后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和沉稳的心理素质,很快成为了飞行员中的佼佼者。
他飞行生涯中屡屡获得荣誉,甚至有两次代表国民党空军进行重要的受阅飞行任务,是空军的一流飞行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廷泽越来越无法忍受军队中的氛围,尤其是国民党高层的贪污腐化和上级对飞行员的苛刻要求。
在台湾的空军基地,许多年轻的飞行员被迫接受危险的任务,甚至因为无法满足上级的个人要求而受到排挤。
徐廷泽曾几次因不愿参与所谓的“官场交易”,被上司责令执行极为危险的任务。
徐廷泽常常在夜深人静时,默默反思自己的未来,他开始质疑,为何自己要继续效忠于这样一个充满腐败和无望的政府。
在这样不断重复的困境中,徐廷泽偶然听到了祖国大陆的广播,广播里时常播放着热情洋溢的话语:
“蒋军官兵们,祖国大陆的亲人们盼望你们回家,人民政府欢迎你们归来……”
那声音如同远方的召唤,渐渐地,徐廷泽下定决心,他一定要回到大陆,这个决定,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时间内心挣扎与思考后的结果。
但要执行这个行动并不容易,需要进行很多准备,在等待的日子里,徐廷泽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直到1963年5月,台湾空军作战科终于安排了6月的飞行任务,在得知自己的任务并不繁重之后,徐廷泽意识到,这可能是他实现“回家”计划的最后机会。
终于,经过漫长的思考和隐秘的准备,他做出了那个最终决定:在1963年6月1日,他将驾驶战机回到大陆。
驾机起义
1963年6月1日,台空军的飞行基地依旧如常,然而对于徐廷泽来说,这一天却是意义非凡的一天。
天空灰蒙蒙的,云层厚重,早上7点45分,徐廷泽准时登上了他熟悉的F-86喷气式战斗机。
这架飞机不仅是他多年来的战友,更是他飞行生涯的见证者,而今天,它将成为他冲破束缚,回归大陆的工具。
徐廷泽的飞行任务看似普通——带领新飞行员进行单机攻击训练,但这项任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大胆且极为危险的计划。
虽然训练中会有新飞行员的僚机紧随其后,但对于徐廷泽来说,这次飞行任务中他的战机会携带弹药,至少给了他一点自保的机会。
这次飞行任务一旦成功,他将彻底摆脱过去一切的束缚,回到那个久违的故土,那个熟悉的地方,那片熟悉的天空。
起飞前,徐廷泽心情复杂,他匆匆完成了起飞前的检查,再次看了一眼飞行器旁的训练场,
那个曾经无数次起飞和降落的地方。
飞机起飞后迅速升空,没过多久,与徐廷泽一同飞行的僚机飞行员向他报告称飞机出现了故障,要求返航。
徐廷泽暗自松了口气,他的计划终于可以开始实施了,但就在他调整航向,准备全速前进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他的前方突然出现了四架战机,朝着他飞来,他明白,自己已经被发现了,四架战机不断逼近,而这时他已经进入了自己计划中的飞行路线,距离大陆越来越近。
徐廷泽并未慌乱,他调整飞机高度,拉升至15,000米,想要甩开追击的战机。
随着高度的增加,战机似乎也有所放慢,徐廷泽凭借自己对战机性能的熟悉,调整了飞行状态,避开了这一次的追击。
尽管暂时摆脱了威胁,但前方的挑战依旧没有结束,随着他继续飞行,指挥中心的无线电传来了急促的呼叫,要求他立即返航。
“请注意,你的飞行方向错误,请立即返航!”从无线电中传来的命令清晰可闻,徐廷泽没有由于,果断关闭了通话,继续朝着大陆的方向飞行。
飞行中,云层愈加浓密,渐渐地,周边空域变得迷茫不清,对于徐廷泽来说,接下来的任务是最大的一次考验——寻找合适的降落地点。
他并未提前与福州军方进行过任何联系,这让他在面对复杂的天气时感到压力倍增。
时间在不断推移,飞机上的燃油也在迅速消耗,距离福州的降落点越来越远,而这时,他的选择已然变得非常有限。
在没有确切标记的情况下,徐廷泽决定降低飞行高度,冒险寻找一片空旷地带作为迫降点。
偏偏在这个时刻,福州空军的防空系统开始启动,几乎是没有任何预警,几十枚炮弹便呼啸着朝着他的飞机飞来。
那一瞬间,徐廷泽感到肾上腺素的剧烈上升,但他没有丝毫慌乱,凭借着冷静的判断,他调整飞行角度,迅速升高避开了炮火的袭击。
正当他准备彻底放弃寻找平坦的地势进行迫降时,徐廷泽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机场的跑道!
他轻轻松了口气,迅速调整飞机方向,以超低飞行的状态向跑道接近,此时,福州的高射炮再次锁定了他的飞机。
但这一切都未曾让他动摇,他全速向跑道冲去,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安全着陆。
热烈欢迎
飞机成功迫降在福建龙田机场的那一刻,徐廷泽内心的紧张和压力瞬间释放,然而他并未立刻感到安宁。
徐廷泽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机舱门,脚步稳健地走下了战机,但他心中充满了忐忑和不安。
回到大陆后,他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是否会被当作敌军俘虏,或是因为过去的身份受到审判?
尽管他无数次在心中构思过这一天的到来,但真实的情境依旧让他感到一丝陌生和胆怯。
随着他走下飞机,机场的气氛显得格外凝重,工作人员迅速围了上来,几位穿军装的官员走上前来。
在徐廷泽介绍说自己是起义的台军飞行员后,面前的军官和工作人员表情马上变得惊喜。
第一位走近的官员,面带微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地说道:
“欢迎你,徐廷泽同志,欢迎回家。”
接着,另一位官员迅速向他表示敬意,并请他到机场办公室接受检查和安排。
接受了初步的身体检查和简单的询问后,徐廷泽被安排到一处专门的接待室休息,等待更高层的领导来接见他。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他的心情却越发安定,这时,他突然听到了一阵脚步声,抬头一看,走进房间的是刘亚楼——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司令员。
刘亚楼见到他时,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握住了徐廷泽的手,那一瞬间,徐廷泽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刘亚楼在他耳边低声说道:
“欢迎回家,徐廷泽同志,你的决定是正确的。”
这句话仿佛给了徐廷泽无比的力量,在刘亚楼的安排下,徐廷泽并没有遭到任何惩罚,而是被安排参与了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
这场仪式在6月4日举行,刘亚楼亲自为他颁发了少校军衔,并颁发了奖励2500两黄金的证明。
现场的气氛充满了喜悦和热烈,徐廷泽站在众人面前,感受到如同亲人般的接纳和肯定。
在徐廷泽成功回国后的日子里,虽然表面上的荣誉和奖赏接踵而至,但他内心的波澜并未平息。
在那些日子里,尽管周围的环境给予了他很大的尊重与接纳,但那段历史给他留下的心理烙印却依然无法彻底消散。
于是,徐廷泽在工作和生活中开始更加谨慎,他不急于融入社会,而是选择给自己一段时间,去理解和适应这一切的新变化。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徐廷泽经常和一部分军方领导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在台空军中的经历。
他与刘亚楼、叶剑英等领导的交谈充满了真诚和坦率,这让他逐渐感觉到一种久违的安心。
国防部和空军总部为徐廷泽安排了一个较为轻松的职务,但他并不满足于仅仅过上安稳的日子。
徐廷泽开始积极参与到空军的训练和建设工作中,希望能够为新中国的空军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不断地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努力弥补自己在过去那些年中所缺失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自己的经验帮助那些年轻飞行员们成长。
离开部队之后,徐廷泽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他的晚年,就在故乡的温情中度过。
直到1996年,徐廷泽因为生病不得不离开家乡来到北京接受治疗,2005年,他因病去世。
尽管徐廷泽已经离开,但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坚持,将永远被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