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台湾地区空军的IDP战斗机所配备的最新武器挂载情况引发了众人的留意。在其机翼下方,挂着两枚雄音速反舰导弹,经核实这些导弹属于可由空中发射的“雄风三号”。
台湾F-5战斗机,挂载的也是AIM-9P
作为台湾当局在21世纪初列装的反舰武器系统,该弹具体参数,虽未正式公开,但是通过技术对比,可见其潜在作战特点,值得注意。
从外露照片分析,空射版的"雄风三号"舍弃了地面发射所需的双助推器结构。
这种改进,既可有效降低弹体重量,(推测单枚重量,不超过1.3吨)又能依托战斗机航速,提升初始动能,相较舰载版本,在射程指标上,应无明显缩减。
AIM-9J,为方翼尖双三角翼为识别特征,家族其他成员的前翼是三角翼
参考解放军鹰击-12空射反舰导弹(2吨级载荷400公里射程)技术标准,该型导弹对海上目标的战术攻击半径可望达到250公里量级。
从攻防体系对抗这个角度去观察,此射程参数,刚好触及到了,解放军主流舰载防空系统(比如说红旗-9B对于非隐身战机大概260公里的拦截半径)的效能的临界点。
AIM-9J,为方翼尖双三角翼为识别特征,家族其他成员的前翼是三角翼
不过得留意在现代战争里,不能只靠着某一种武器的性能数据,并且呢得把它放进完整的作战体系里,接着去考量。这种评估不是单纯的对比,而是要把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把武器放在整个作战体系的大环境当中,来评判它的作用和价值。实际上这就跟在复杂的生态系统里看待每一个元素一样,我们得全面地考虑武器在其中的位置和功能。
对于防空系统来讲,反制超音速反舰导弹,更需要凭借多层次的预警网络;而且还需依靠电子对抗手段与末端防御体系的多维联动。其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威胁。
除此之外配套武器系统暴露出显著代差:同一机型挂载的AIM-9P导弹属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技术产物,与解放军现役霹雳-10等第四代格斗导弹存在两代以上的技术鸿沟。
陆基型雄风-3,两侧有助推器
这种主战平台“攻强守弱”的武器配置,而且也折射出了台军空中作战力量的结构性困局——在F-16V与幻影2000等主力制空战机面临消耗风险的预设情况下,IDF机队被赋予了更多防区外打击的辅助性作战任务。
在战术维度值得关注的是,台军试图通过空基平台赋予反舰武器更灵活的发射阵位和更强的突防能力。
但从战役的维度来瞧,这类战术手段具备可行性这事儿呀,高度得依赖于制空权方面的争夺所产生的效果呢。
空射型雄风-3没有助推器
若空中作战体系被瓦解,而且单纯依靠个别武器系统的性能优势,便难以形成实质威胁。其实现代战争经验一再证明,脱离体系支持的“明星武器”,反倒往往难逃效能折损的命运。
需特别指出的是,而且任何关于防御体系的讨论,其实都应该以维护国家主权以及领土完整作为前提。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经多年的现代化建设与打造,现已构建起一个涵盖了太空侦察、远程预警以及区域拒止等多个方面的多维防御体系,具备对台海地区在全天范围内以及全时段当中的态势进行有效把控的能力。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那坚韧不拔的领导之下,人民军队完完全全有这般能力,去挫败任何一种形式的分裂谋划;而且能够坚定不移地守护国家的主权以及领土的完整。
参考资料:
- 《现代舰船》杂志社《反舰导弹发展专题研究》(2024年第2期)
- 《兵工科技》期刊《超音速反舰导弹制导系统分析》(2023年第12期)
- 《航空知识》杂志《台湾经国号战机武器系统升级研究》(2024年第1期)
- 《国际防务评论》中文版《现代反舰导弹技术发展趋势》(202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