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苏联要是横插一脚,加入海湾战争,会改变结局还是阻止解体?

2024年05月19日10:45:11 军事 1159

01

如果1991年海湾战争苏联真的掺一脚进来,那整个战局可能就得重新洗牌了。先说说伊拉克,装备着一大堆苏联的军火:坦克5500辆,飞毛腿导弹和1000多架战斗机,这装备在当时算是顶尖的。但这些玩意儿在信息战面前就显得有点老态了。

当年苏联要是横插一脚,加入海湾战争,会改变结局还是阻止解体? - 天天要闻

再看看多国部队,他们这边可是高科技挂帅,卫星定位啊、隐形飞机啊,各种先进玩意儿一应俱全,打起来自然是如虎添翼。结果嘛,众所周知,伊拉克军队损失惨重,人员损失十万,坦克和装甲车损失也是数以千计。

苏联如果加入这场战争,首先得考虑的是他们的政治和军事策略。那时候苏联也是风雨飘摇,国内外压力山大。如果他们真的决定和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正面冲突,那整个战场的科技较量和策略部署可能都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不过,鉴于当时苏联的国力已经是强弩之末,他们即使加入战争,也难保不是又一次的走向衰落。

当年苏联要是横插一脚,加入海湾战争,会改变结局还是阻止解体? - 天天要闻

而且别忘了,苏联那时候正忙着处理自家的烂摊子,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一大堆。就算他们想插手中东的局势,能量也未必足够。所以,真要是苏联也跳进来,这场战争的规模肯定不小,影响也会更加深远,但结局嘛——这就真的难说了。

02

苏联如果真的跳进这场沙场,大概率是准备挨揍的节奏。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回事。

首先,后勤能力成问题。在中东那一带,地广人稀,沙漠多,水源少,这对任何一个依赖重装备和大兵团战术的军队都是个大考验。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后勤基地不够用,塔尔图斯虽然是个军事基地,但和美军沙特的基地比起来,那就像是小巷里的便利店和大商场的区别。

当年苏联要是横插一脚,加入海湾战争,会改变结局还是阻止解体? - 天天要闻

再说,苏军的重型机械化部队,离不开水和燃料。要是依靠塔尔图斯港补给,苏军走的南线基本行不通,只能依靠幼发拉底河沿线的补给线。设想一下,从叙利亚代尔祖尔到伊拉克的巴格达,直线距离有500公里。苏军的作战手册里写着,他们的军队最远突击距离也就是400到500公里。这意味着,苏军一旦从代尔祖尔推进到巴格达,基本就是力尽筋疲了。

如果没有充足的预备兵力,苏联想从巴格达一路推到沙特境内,那基本是天方夜谭。

当年苏联要是横插一脚,加入海湾战争,会改变结局还是阻止解体? - 天天要闻

咱们再详细聊聊苏联那后勤的状况。苏联要是想把弹药从本土送到前线,那得经过一番折腾。他们有三条主要航线,但每条都有大问题。

第一条,从黑海经博斯布鲁斯海峡进地中海。这海峡要是战时被土耳其封锁,苏联这条线基本就废了。第二条,经直布罗陀海峡英国皇家海军一挥手,这条路也堵上了。第三条路,得绕道好望角,穿过苏伊士运河,但埃及早就跟美国走得近,他们也不太可能帮这个忙。

美国那边的后勤就显得高效得多。美军有一支强大的运输舰队,包括19艘65000吨的滚装船,速度能达到33节,而且还能从民间船队调用大量船只。相比之下,苏联的滚装船速度只有24节,这速度差距就意味着在战时的补给能力上苏联大大落后。

当年苏联要是横插一脚,加入海湾战争,会改变结局还是阻止解体? - 天天要闻

所以,就算苏联把所有的兵力和坦克都开到中东,也很难在这种后勤不足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缺乏有效的补给,即便是再强的军力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03

说到苏联军队的后勤问题,这确实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苏联军队虽然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的战绩,比如苏德战争期间的大纵深作战,把德军从东欧推到柏林,但这些胜利都是在后勤能够有效支持的情况下取得的。到了远东战场,后勤问题就暴露无遗了,比如说苏联近卫第六坦克集团军,就因为补给不上,攻势被迫暂停。

当年苏联要是横插一脚,加入海湾战争,会改变结局还是阻止解体? - 天天要闻

在欧洲战场上,苏联军队的弹药储备是美军的2.4倍,这让他们有信心在欧洲取得胜利。但在中东,由于后勤运输的极大限制,苏军要再现在欧洲的辉煌就难多了。

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更是后勤问题的一个缩影。第40集团军第5步兵师在阿富汗的3000多名士兵因为后勤跟不上,大量士兵感染肝炎,上级也是束手无策。而在医疗卫生方面,苏军同样表现糟糕,内部疾病横行。

当年苏联要是横插一脚,加入海湾战争,会改变结局还是阻止解体? - 天天要闻

另外,就水源问题来说,美军士兵每人每天能得到80升的干净饮用水,而苏联士兵则只能得到4升,并且质量远不及美军的水。这种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苏联在现代化战争中后勤支持的薄弱。

04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展示了其天基作战能力的绝对优势,而苏联在这方面确实是有点跟不上节奏。这里的差距可不仅仅是一点半点。

首先,美军的信息战能力强大得惊人,他们利用5颗DSCS3卫星实现全球覆盖,这些卫星不仅功能强大,而且具有极强的抗核爆炸能力。即便苏联派出反卫星武器,也难以对这些高科技的卫星造成威胁。

当年苏联要是横插一脚,加入海湾战争,会改变结局还是阻止解体? - 天天要闻

相比之下,苏联的卫星技术就显得有些落后了。他们的闪电通讯卫星主要围绕北极圈运转,仅能覆盖北半球。这种设计限制了其全球作战的通信能力。更不用说,苏联的彩虹通讯卫星技术更是落后,1975年才升空的彩虹卫星,相较于美国1966年就已经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晚了足足9年。

而在实际应用上,苏联的彩虹卫星还存在着明显的技术局限,比如只能对静止的地面军用车辆实施通讯,对于动态的军用车辆则无能为力。这在现代战争中显然是一个致命的弱点。美国的同步通讯卫星则能轻松实现对动态目标的实时通信。

当年苏联要是横插一脚,加入海湾战争,会改变结局还是阻止解体? - 天天要闻

苏联要实现全球通信覆盖,需要依赖于4枚闪电通讯卫星加上8枚彩虹通讯卫星的组合,这不仅复杂,而且在效率和成本上都无法与美国的5枚DSCS3卫星相比。这种差距,直接影响到了苏联在全球军事行动中的通信效率和战略部署能力。

05

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期间的太空较量,真是一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赛跑。看看他们的光学侦察卫星,你就知道这场比赛有多激烈了。

美国这边,KH9和KH11两款光学侦察卫星,精度和寿命都领先一大截。KH9可以探测到20到30厘米大小的目标,而KH11的探测精度更是达到惊人的10厘米。要知道,KH9总共成功发射了19颗,寿命还能达到3到10年,这寿命放在今天看,也算得上是老将风范。

当年苏联要是横插一脚,加入海湾战争,会改变结局还是阻止解体? - 天天要闻

再来看看苏联的“钴”系列光学侦察卫星,探测精度也就40厘米,和美国的相比差了不少。苏联后来又出了“涅曼”和“特丽仑”这两款,虽然改用了折射镜头,但这技术上的小把戏并没有提升探测精度,寿命更是短到只有200天。这就像是跑马拉松的选手,跑到半道就气喘吁吁了。

美国不仅在光学侦察卫星上做得好,他们的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也不是盖的。可以在400公里的远轨道侦测到1米长的目标,而苏联的相同类型卫星,只能在300公里距离侦测到15米长的目标。这技术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当年苏联要是横插一脚,加入海湾战争,会改变结局还是阻止解体? - 天天要闻

还有个很有戏剧性的例子是1990年的“祖玛”卫星事件。美国用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搭载这颗间谍卫星上天。全球都以为美国这次发射失败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是航天飞机似乎出了点意外。然而,实际上美国人耍了个花招,用隐身技术在关键时刻改变了卫星的轨道。这手法,不得不说,高,实在是高!

06

美国的技术和策略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战争的新时代,而苏联还在机械化战争的老路上艰难跋涉。

美国的E8战场侦察飞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飞机配备了先进的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不仅能在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侦察,还能精确定位并全程跟踪监视最远250公里外的600辆车辆和直升机。雷达还能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类型的目标,比如区分地面车辆是坦克还是轮式后勤车,为战场指挥官提供精确的实时情报,指导战斗机进行精确打击。这就是信息化战争的实力,发现即摧毁。

当年苏联要是横插一脚,加入海湾战争,会改变结局还是阻止解体? - 天天要闻

相比之下,苏联的侦察能力就显得相当落后。苏联宇宙1870卫星的探测能力仅限于300公里外的25米到35米大小的目标,而米格25R和米格21R这样的侦察机还在使用落后的胶卷侦察技术。想一想,这是1991年的信息化战争时代,苏联侦察机的思维还停留在二战那会儿,真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稍稍有点进步的苏24MR侦察机虽然带有红外线列阵探测器,但也不具备成像能力。至于苏联的图143无人侦察机,其作战航程不足200公里,连侦察直升机都不如。

当年苏联要是横插一脚,加入海湾战争,会改变结局还是阻止解体? - 天天要闻

从这样的技术和战术差距来看,苏联如果参与到像海湾战争这样的现代战争中,输得只会是个时间问题。而这场战争的背后教训,却给了观察苏军多年的解放军极大的震撼和启示,促使他们开始了深刻的军事改革和转型,最终达到了今天的辉煌成就。这一转变,不仅是技术的跃升,更是战略视野的彻底革新。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 天天要闻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就在早前,朝鲜已经接到了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电报,明确表示中国将出兵援朝,并已做好准备。然而,朴一禹来到沈阳后,并没有就志愿军入朝具体事宜进行沟通,只是传达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国军队立即过江,并说金日成现在德川,志愿军指挥部也应该设在那里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 天天要闻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编而成的第43军,是解放战场上,四野大军的头号主力部队之一,为加快促进东北地区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在战略追歼阶段,第43军与兄弟部队共同南下作战,参与衡宝战役,和兄弟部队共同重创白崇禧军事集团。此举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 天天要闻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战争冲击波,科技世界的重塑与变革。近期战火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再次点燃,但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对地理和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更是一场科技领域的无声革命。战争的硝烟背后隐藏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世界。首先,我们看到了无人机技术的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