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他指挥对越作战立功升为大军区司令,徐帅为何摇头不甚满意

2024年05月17日17:45:12 军事 1457

80年,他指挥对越作战立功升为大军区司令,徐帅为何摇头不甚满意 - 天天要闻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张铚秀出生在江西永新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二。他是在大哥的影响下逐渐走上的革命道路。

80年,他指挥对越作战立功升为大军区司令,徐帅为何摇头不甚满意 - 天天要闻

大革命时期,张铚秀承担起了替大哥送信的任务,尽管这个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做的就是革命工作,但他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名通信员张铚秀和大哥的工作还得到了母亲的支持,每逢张铚秀准备出门送信时,母亲便要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东西藏好,遇到‘白狗子’要冷静,遇到坏人的话要机智勇敢,跟他们周旋。”

除了送信外,张铚秀还成为了儿童团的一员,并当上了号兵。虹桥村暴动当天,暴动队便是听他的号声响起后才开始行动的。此后,吹号成为了他漫长革命生涯中为数不多的爱好。

1934年2月,张铚秀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8月参加了长征。当时,张铚秀所在的红6军团中央红军先遣队,他们冲锋陷阵,为红军主力转移争取了更多时间。

80年,他指挥对越作战立功升为大军区司令,徐帅为何摇头不甚满意 - 天天要闻

长征初期,张铚秀所属部队不仅要打仗,还要强行军。期间,张铚秀还在一次战斗中被打中了脑袋受了伤,幸运的是,子弹只伤到了骨头,没有伤到大脑。

张铚秀受伤后,他原本是被命令留下来养伤的,但在他的坚持下,他还是拄着一根棍子随部队一起转移。

1936年初,张铚秀又在一次反击作战中被打伤了右腿。虽然身上伤痕累累,但他的心志却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更加顽强。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张铚秀终于胜利走完了长征之路。

令人痛心的是,张铚秀随军参加长征后,大哥则继续留在当地开展斗争。但后来因被叛徒出卖而被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35岁。大哥的牺牲令张铚秀悲痛欲绝,与此同时,他十分牵挂独自一人在家的老母亲,但由于四处征战,直到解放后他才得以与老母亲团聚。

80年,他指挥对越作战立功升为大军区司令,徐帅为何摇头不甚满意 - 天天要闻

抗日战争期间,张铚秀在担任新1支队新1团团长期间,又经历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皖南部队主力按照计划准备渡江北上开赴抗日前线。然而,当部队行至茂林地区时,张铚秀突然发现周边情况异常,随即采取行动,派出了侦察队边观察边警戒。

果然,1月7日,新1团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由于张铚秀事先已有准备,全团在他的命令下全面、迅速展开,打退了敌军。

但此时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张铚秀随即率领部队突围,整个战斗过程十分惨烈,他们没有给养,渴了喝露水,饿了啃野菜,一边走一边收拢被打散的同志。加之敌人的围剿,他们只能在荒山野岭中隐蔽从军,一个多月后,他们终于抵达了我党的根据地,但全团也只剩下了200多人。

这段悲壮的历史成为了张铚秀一生难忘的记忆,他将此用作教育后人的教材,表示“铁军精神是我们不能丢掉的传家宝。”

80年,他指挥对越作战立功升为大军区司令,徐帅为何摇头不甚满意 - 天天要闻

解放战争爆发后,张铚秀又从山东一路打到安徽上海,在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诸多著名战役中,都能够看到他冲锋陷阵的身影。

新中国刚刚成立后不久,张铚秀便又奉命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尤其是他在1951年3月指挥26军在“三八线”以南发起的阻击战,创造出了大量经典的战例。

美军为挽回第四次战役的失败,对志愿军发起全线进攻,战斗过程中,美军凭借武器装备的巨大优势,不断出动飞机、大炮、坦克。对此,张铚秀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弥补了我军装备上的劣势。每一处阵地都经历了反复争夺,最终志愿军凭借强大的意志力靠肉搏战守住了阵地。

26军在这次作战中诞生了许多英雄和英雄事迹,志愿军司令部通报嘉奖。

虽然大半辈子都用在了流血、打仗上,但到了和平年代,张铚秀最喜欢的还是当初炮火连天的战斗故事,最爱穿的还是军装。

80年,他指挥对越作战立功升为大军区司令,徐帅为何摇头不甚满意 - 天天要闻

张铚秀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从事革命工作,是因为后方有他的夫人丁亚华全力支持。婚后,家里育有8个孩子,丁亚华艰辛操持着家中的事务,对丈夫总是报喜不报忧。张铚秀辗转南北,夫人丁亚华便带着一家人随他四处为家。

张铚秀在家中定有一条家规,不许有人在外面借自己的名号炫耀,孩子们在父母的教育下十分懂事,他们都靠自身成才,对父亲的名字和官位只字不提。

丁亚华除了是张铚秀的夫人外,她自己也是一名老革命。她出身爱国世家,是晚清甲午海战中宁死不降的爱国将领丁汝昌的曾孙女,父亲丁智仁是中共秘密党员,妹妹和弟弟也都是共产党员。他们一家是真正的革命家庭。

80年,他指挥对越作战立功升为大军区司令,徐帅为何摇头不甚满意 - 天天要闻

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宣告将进行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保卫我国边疆安全。

对越反击作战爆发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广西两个方向开始进入阵地,等待作战命令。广西前线指挥部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坐镇指挥。云南方向则在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的指挥下开展作战。

不过,由于当时杨得志病情加重,无奈只能离开前线,因此,这次西线战役的总指挥实际上是在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张铚秀的指挥下展开的。在战斗中,他先后制定作战方案,下达命令,在云南方向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张铚秀在这次作战中的表现获得全军上下一致称赞。由于杨得志病愈后调任全军总参谋长,因此,昆明军区司令员便出现了空白。而副司令员张铚秀自然众望所归,合情合理。

80年,他指挥对越作战立功升为大军区司令,徐帅为何摇头不甚满意 - 天天要闻

不过,1980年初,当昆明军区新领导班子名单报送军委主要首长时,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之一的徐向前元帅看完后,却摇了摇头,似乎对这份名单不甚满意。

张铚秀出生于1915年,如今以65岁的高龄出任大军区的司令员,这并不符合当时我党正在推行的党员干部年轻化趋势。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不少老干部纷纷复出,但由于历史原因,年轻干部断层严重。如果再没有中坚力量顶上来的话,将使我党我军遭受巨大损失。

在这一背景下,不少老干部纷纷响应中央号召,主动为年轻干部提供发展空间。因此,当徐向前看到昆明军区司令员是张铚秀时,他才会露出不太满意的神情。当然,对张铚秀的能力和素质,徐帅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80年,他指挥对越作战立功升为大军区司令,徐帅为何摇头不甚满意 - 天天要闻

徐向前指着名单中的名字,语重心长地说道:“我看有些西方国家的军队,将军60岁就退休或者退居二线了。这样其实是好的。”说罢,他叹了一口气,突然话锋一转又表示:“但张铚秀立下战功,过去的表现也很优秀,就让他再过渡几年吧。”

徐向前为什么又说是“过渡”几年呢?

原来,为顺应国际形势的发展,邓小平十分有魄力地作出了“裁军100万”的重大决定。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昆明军区、保留成都军区,两区撤并。

消息一出,立即在军内引起热议,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张铚秀和政委谢振华则积极做动员,做思想工作,顺利完成了这项挑战。

80年,他指挥对越作战立功升为大军区司令,徐帅为何摇头不甚满意 - 天天要闻

张铚秀是军中指挥作战持续时间最长的将领之一,在1980年至1985年的中越边境冲突中,他先后指挥部队在云南方向轮战,又在两山战役中收复老山阴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当时,中央军委曾考虑让他留任,或去国防大学担任政委,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有些老同志向他建议可以找组织谈一谈。

没想到,张铚秀却直言:“我要是在如此敏感的时刻找领导谈话,这不就是明摆着去要官嘛。我都这么高的职级了,还要当什么?”

就这样,张铚秀离开了军队。

80年,他指挥对越作战立功升为大军区司令,徐帅为何摇头不甚满意 - 天天要闻

虽然已经退休,但张铚秀可没有闲着,他开始忙着组织整理新四军、昆明军区的历史资料,在红军征战黔滇史料丛书的出版工作中也有他的影子。

1986年9月,张铚秀被选为中顾委委员,在此期间,他先后向中央提交多项有建设性的书面报告,受到中央高度重视。

晚年,张铚秀还关注着革命老区和边防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此,他更是不远万里前往这些偏远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探访,先后帮助不少老区摆脱了贫困的帽子。

张铚秀的努力不仅受到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和尊重,当地的老百姓更是对他心怀感激。

80年,他指挥对越作战立功升为大军区司令,徐帅为何摇头不甚满意 - 天天要闻

2009年8月14日,张铚秀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95岁。临终前一天,夫人丁亚华来到病房看望他,尽管此时他已经用上了呼吸机,但看到妻子后,他特意示意人们将他扶起身来。紧接着,就见他对着妻子连点了三次头一起相伴走过67个春秋的丁亚华一看就明白了丈夫的心意。

参考资料:《百年潮》第4期、文萃报·周五版2021年28期、铁军2016年9期、时代人物2009年8期、中华儿女2017年15期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 天天要闻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就在早前,朝鲜已经接到了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电报,明确表示中国将出兵援朝,并已做好准备。然而,朴一禹来到沈阳后,并没有就志愿军入朝具体事宜进行沟通,只是传达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国军队立即过江,并说金日成现在德川,志愿军指挥部也应该设在那里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 天天要闻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编而成的第43军,是解放战场上,四野大军的头号主力部队之一,为加快促进东北地区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在战略追歼阶段,第43军与兄弟部队共同南下作战,参与衡宝战役,和兄弟部队共同重创白崇禧军事集团。此举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 天天要闻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战争冲击波,科技世界的重塑与变革。近期战火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再次点燃,但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对地理和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更是一场科技领域的无声革命。战争的硝烟背后隐藏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世界。首先,我们看到了无人机技术的突飞猛进。